契合“工业4.0”发展机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谭维奇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依托智力资源,以高科技、信息化为特征的全新经济形态对职业教育
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契合“工业4.0”发展机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完善评价机制,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工业4.0”;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隐性能力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15[2018]-03-0052-04
收稿日期:2018-04-11
项目来源:该文为2016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大项目“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索研究”(2016jyxm0636;主持人:谭维奇);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研究项目“安庆职业教育联盟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索”(XM-08;主持人:谭维奇)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谭维奇(1966-),男,安徽和县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不同岗位层次需求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为目的,具有职业性、开放性和市场导向性。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顶层发展战略,全新的经济形态将依托智力资源,以高科技、信息化为特征,企业的生产线将进行新的调整与融合。在新形势下,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应对“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培养制造业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需求,契合“工业4.0”发展机遇,借鉴德国成功经验,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工业4.0”引领方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
1.“工业4.0”及其实践探索
“工业4.0”概念是德国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是一项旨在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它以生产高度数
工学结合
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将其界定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本质就是以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建立智能化的新型生产模式与产业结构。在BITKO
M (德国电子信息和多媒体产业协会)、VDMA (德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协会)和ZVEL (德国电子电气工业协会)的推动下,德国于2014年建立了一个“工业4.0”平台。“工业4.0”平台组织架构包含指导委员会、战略董事会、行业联盟和国际标准化四个层面,德国政府部门、高校、科技界及企业界组成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他们通过加强不同行业组织的跨界合作促进传统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使工业由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作为德国强化制造业强国地位的国家战略,“工业4.0”将引领世界制造发展方向,也将开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
为了支撑“工业4.0”,德国职业教育界提出了“职业教育4.0”。“职业教育4.0”是一个需要变革的愿景,包括对未来职业的理解、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人员的资格、教育教学资源等。为了推进“工业4.0”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德国发动社会机构与企业参与研究,形成多层次、多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第27卷第3期2018年6月
Vol.27,No.3Jun.2018
维度的“工业4.0”研究体系。“双元制”大学与地方企业和社会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企业提供现实
案例,大学主要做基础研究,政府则打造适宜的环境,三者经常聚在一起共同研讨如何实现工业4.0。”德国通过启动实施“职业教育
4.0——适应未来数字劳动的专业人才资格与能力”倡议,实施“促进跨企业培训机构及能力中心数字化”特别资助计划、“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媒体”计划、“面向未来职业继续教育创新方案”重点资助计划、“新职业起步者”计划等积极推进“职业教育4.0”,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
2.“工业4.0”时代的技术特征及人才培养需求
“工业4.0”时代是一个科技迅速更新的智能时代,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将大大提高生产灵活性和生产效率,同时,新业态也会不断出现。“工业4.0”时代的生产模式以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在此模式下,客户个性化定制产品,企业通过工业机器人、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的应用使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全集成自动化并实时同步,最终实现智能化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
在“工业4.0”智能制造背景下,全集成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工业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以及高度融合的生产组织形式对人才规格的升级提出了要求。“工业4.0”将带来新兴学科的发展、岗位分工的重构与整合,社会迫切需要有跨学科视野、跨界思维以及多专业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必须随之发生改变,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应由细化向大类和融合转移,“工业4.0”将使职业院校专业重
组、课程重构。
3.“工业
4.0”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世界制造业新一轮改革浪潮的掀起,产业转型升级,中国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探索实践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在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企业在生产模式、技术应用、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变革,企业需要既有理论能力又有
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中国制造2025”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从事加工制造业研发、转化、生产、运营及管理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我国制造业强国目标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一线服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4.0”融合各类新兴技术,跨越众多学科与领域,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化制造带来新的职业划分,职业岗位及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将迎来新的机遇。然而,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滞后,跨专业、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不强,
课程设置结构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尚不能满足“工业4.0”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需要与产业结构、企业需求同步升级。
二、应对挑战,强化职业“隐性能力”的培养
“工业4.0”时代,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从简单工作任务处理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转变,由单一的专业能力向多学科融合能力转变,由规模化生产操作能力向创新创意能力转变,由维持性学习能力向持续终身学习能力转变。在此背景下,社会需要既具有知识与技能等显性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隐性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工业4.0”时代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需求的变化呼吁职业教育调整发展策略,以应对“工业4.0”跨界融合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挑战。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强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践行跨界教育,这种跨越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教育必须同时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高度融合,达成“育才”与“育人”相统一,实现
社会与个人的双重价值。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在职业教育中归为职业“隐性能力”。职业“隐性能力”是产生创造性劳动的必备条件,是行业企业衡量高职
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参与就业竞争与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契合“工业
4.0”智能化制造带来的就业机遇,践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强化职业“隐性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软实力”,使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两翼齐飞,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契合机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与发展方向。该模式通过优化与综合利用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将在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契合“工业4.0”发展机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的全面技能培养及专业的跨界合作学习,探索校企合作育人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支撑“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遵循职业教育客观规律,培养符合社会人才市场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为己任。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与“工业4.0”时代要求的职业能力不相匹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在对企业人才结构和岗位能力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工业4.0”时代的人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同时关注职业态度与职业素养等隐性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
展应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
“工业4.0”时代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呼吁职业院校改变以传统学科体系为依据的专业设置,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或重新设置复合性专业,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强专业间的横向联系,淡化专业界限。以市场为导向,使专业设置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校企紧密合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探索学科交叉培养体系,建立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知识与技术结构,提供跨学科学习环境,培养岗位迁移能力,增强职业张力,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型技能人才。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为契合“工业4.0”时代要求,探索实践校企“双主体”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校企双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设计与开发专业课程,课程标准精准对接企业岗位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建设。根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探索构建基于多元化职业发展的模块课程体系,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自由组合课程,增强课程内容的职业适应性与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隐性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完善评价机制
探索校企合作的院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职院校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质量评估机构,基于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考核职业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与能力,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过程性考核评价,将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与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基于工作过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同时,坚持科学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立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与课
程特点,对照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及对人才质量与规格的要求,通过测试或任务的完成严格进行指标性考核,评价学生的显性能力,体现各学习领域及能力培养要求;另一方面,通过非智力测试手段并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等要素考核评价学生的隐性能力,将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以激发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
四、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行业企业的新发展等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习与工作的交互融通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跨界教育的本质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契合“工业4.0”发展机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下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愿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邢清华]
参考文献:
[1]谭维奇.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J].高等职业教育,2014(5):61,64.
[2][德]乌尔里希·森德勒.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邓敏,李现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贺正楚,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4-105.
[4]Markus Linten,Sabine Prustel.Industrie4.0-Wirtschaft4.0-Berufsbildung4.0[R].Bundesinstitutfür Berufsbildung(BIBB),2016:2
[5]南方网新闻.从量到质:广东向德国工业4.0学什么?[EB/OL].(2016-05-23)news.southcn.
[6]李立国.“工业4.0”时代的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9-11.
[7]周静.“工业4.0”战略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及应对[J].职业与教育,2017(2):16-17
[8]刘立新.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4.0发展述评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8):10.
[9]张宏亮.工业4.0时代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需求变化与职业教育调适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7(10):108-109.
[1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
[11]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2):89.
To Innovate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o Accord with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Industry4.0”
TAN Wei-qi
(Anq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Anqing246003,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dustry4.0”,the new economic form relying on intellectual resources and characterized by hig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z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innovate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o accord with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Indus⁃try4.0”.The target of talents training is scientifically position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job positions.The specialty setting is optimized by market orientation.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reconstructed by taking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ability as the core.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perfected by exploring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odes to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who can adapt to the de⁃mand of“Industry4.0”era.
Key words:“Industry4.0”;work-integrated learning;talents training mode;innovation;recessive cap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