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和特征,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改进的途径。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进途径
教育部2005年8月在天津市召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后,于2006年3月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且2006年11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着重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说明“工学结合”已成为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本文拟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进途径进行探讨。
工学结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和特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
从而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其一,以职业定位为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它不同于技能型的职高教育,也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的普通高等教育,明确的职业定位是它的基本要求。其二,以应用性为基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有相当长时间是在企业里面进行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因此教学内容上不但强调理论的学习,而且更关注理论的应用,注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其三,以实践性为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堂改变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成为与此并重的形式,在某些特殊的专业,实践教学甚至是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其四,以开放性为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质量评价标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企业,成为学生实现教育活动的另一块阵地,教学由单纯的校园延伸到广泛的社会场所,无论是教学内容、方法还是途径都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环境的变化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有效开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课堂集中进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育场所则是学校和企业交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相对增加。由于学校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机构,各自的运行规律
和追求的目标不同,学生在企业的亲身体验与学校的理论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开放性的环境下,如何让学生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对现阶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难题。
(二)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不足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很多高职院校片面强调技能或技术的实用主义,往往认为只要就业率高就是对其人才培养的肯定,因此人们通常关注的是技术、应用、技能、实用、操作等,认为只要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的学生,就把握了高职教育目标的本质,就能够以“实用的知识+操作的方法=能力、技术”的教育程序,造就出实用型人才。这导致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往往受到影响,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和课时安排都不断被排挤或删减。
(三)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变化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深入开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主体除学校教师外,还包括企业的师傅或实习指导教师,两者价值观念和利益存在不一致;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也由单纯的学生转变为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而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明显增多。角的转变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更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等。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认知教育的水平,缺乏综合的道德行为训练的教育模式,极易导致学生的知能分离、言行脱节。要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提高其
针对性。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由于学生的时间、人数、地点等原因而无法开展,任务无法执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联合相关企业和单位,强调实践育人。学校派出的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更要在实训当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既成才又成人;企业方面也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帮学生既练技能又学会做人。
首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强调以生活为中心,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和社会化。第一,积极开发利用富含正确价值引导功能的生活资源,通过思想道德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工学结合”的广泛社会参与性,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高度的现实性、生活性。因此,高职院校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必须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例如,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或组织优秀毕业生返校与在校生座谈等,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对社会生活实际有相对深入的了解,激发其学习动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充分开发利用教育者自身的隐性教育资源,改革教育方式,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文关怀。“言传身教”充分表明教师主体在思想政治教
育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以自身的道德与学识力量影响被教育者。而且这种影响作用应该是以灵
活的、间接的形式进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将这种关怀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照顾和思想情感困扰的开导和呵护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化和熏陶。第三,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在企业和单位,空间上的分离,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而且当代的高职生,在信息化的环境影响下,对新媒体的接受能力强、感兴趣。因此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通Q、论坛、个人博客等他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和凝聚他们,使网络成为传播信息和知识、引导舆论、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其次,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主导作用。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这是不容置疑的。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但是现行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学生缺课现象比较严重。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功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职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是解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