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教育中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和进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多次提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适应经济社会快速进展的具有ZG特的职业教育进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进展的突出问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异于传统模式,具体体现在“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要与企业员工的角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纵观高职教育,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封闭型模式向开放型模式转换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学院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评价受到了挑战,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得教学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获得了扩展,教学地点从课堂延伸到车间、公司,学生的身份也从单纯的学生转变为职员与学生双重身份,这不仅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进展”的教育理念。但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施毕竟要涉及方方面面,因此要想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必须做到多方面的改革,而考核,作为评价学生工学结合绩效的直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异于传统模式,具体体现在“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要与企业员工的角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纵观高职教育,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封闭型模式向开放型模式转换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学院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评价受到了挑战,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得教学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获得了扩展,教学地点从课堂延伸到车间、公司,学生的身份也从单纯的学生转变为职员与学生双重身份,这不仅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进展”的教育理念。但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施毕竟要涉及方方面面,因此要想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必须做到多方面的改革,而考核,作为评价学生工学结合绩效的直
接结果,其方式上的改革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现有工学结合考核形式
纵观各个职业类院校,目前的工学结合主要以这种形式存在:在学期的整体学习中依附于某实践类课程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企业安排短期的下厂实训,实践时间一个星期到一个月不等。以电子类院校为例,一般以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维修等课程内容作为项目载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以企业实际生产、加工的典型案例来开展教学,由若干教学型和生产型案例构成,设计多个情景内容来完成教学,工和学交替进行。理论教学针对实践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实践教学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回归理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此类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还存在如下明显不足:
1.学生成绩评价的主体只是教师
对于工学结合考核体系的主体,一些院校仍然实际认定为教师。因此,“工学结合”模式就对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科研水平,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熟悉本专业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了解本专业进展动态,能为学生的未来规划、进展作指导。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中还有绝大一部分专业教师脱离企业实践,或者直接由学堂走向讲堂,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在考核过程中不能客观给出学生实践操作部分的评
一、高职院校现有工学结合考核形式
纵观各个职业类院校,目前的工学结合主要以这种形式存在:在学期的整体学习中依附于某实践类课程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企业安排短期的下厂实训,实践时间一个星期到一个月不等。以电子类院校为例,一般以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维修等课程内容作为项目载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以企业实际生产、加工的典型案例来开展教学,由若干教学型和生产型案例构成,设计多个情景内容来完成教学,工和学交替进行。理论教学针对实践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实践教学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回归理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此类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还存在如下明显不足:
1.学生成绩评价的主体只是教师
对于工学结合考核体系的主体,一些院校仍然实际认定为教师。因此,“工学结合”模式就对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科研水平,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熟悉本专业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了解本专业进展动态,能为学生的未来规划、进展作指导。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中还有绝大一部分专业教师脱离企业实践,或者直接由学堂走向讲堂,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在考核过程中不能客观给出学生实践操作部分的评
价,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工学结合效果。
2.考核评价形式的单一
目前实践类课程的考试多数还是以理论考核方式作为评定依据的主体。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多数院校也加入了实践部分的考核,但多数停留在对某一个实验的考核,并没有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相对应。
3.成绩评定重结果,轻过程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以某一次理论考试,或某一个实验为依据。对学生“工”、“学”过程关注很少,工学结合模式下,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调整工学结合实践类课程评价方法
工学结合模式的不断在高职类院校推进,构建一套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迫在眉睫。结合工学结合的特,需改进以下两点:
1.选择合适的实践类课程,合理分配“工”、“学”学时
工学结合 我们将课程分成“新四块”:职业素养课、岗位能力课、专业知识课、个性拓展课。实践类课程大多数属于岗位能力课程,其目的更多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同时又要兼顾到理论知识的巩固。一般选择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的实践课程作为工学结合课程,此时的实践类课程着重
2.考核评价形式的单一
目前实践类课程的考试多数还是以理论考核方式作为评定依据的主体。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多数院校也加入了实践部分的考核,但多数停留在对某一个实验的考核,并没有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相对应。
3.成绩评定重结果,轻过程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以某一次理论考试,或某一个实验为依据。对学生“工”、“学”过程关注很少,工学结合模式下,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调整工学结合实践类课程评价方法
工学结合模式的不断在高职类院校推进,构建一套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迫在眉睫。结合工学结合的特,需改进以下两点:
1.选择合适的实践类课程,合理分配“工”、“学”学时
工学结合 我们将课程分成“新四块”:职业素养课、岗位能力课、专业知识课、个性拓展课。实践类课程大多数属于岗位能力课程,其目的更多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同时又要兼顾到理论知识的巩固。一般选择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的实践课程作为工学结合课程,此时的实践类课程着重
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电子整机装配、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电子产品维修、彩电视机维修等。以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为例,课程学时为2学分56学时。授课方式为28学时实训室授课,28学时车间操作。实训室课程每周以小课表形式提交,教研室主任与教学院长审核后上墙公示。其授课特在于无论是实训室授课还是下厂操作,企业指导老师、课程指导老师共同参与,将企业文化、行业现状、当前产品介绍与专业知识、仪器使用、操作全面讲授,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全方位、彻底地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使授课效果达到最大化。
2.引进企业人员参与制定考核标准
工学结合过程积极引进企业工程师参与到过程授课中,既能弥补专业教师对行业、企业知识的缺乏,同时也能让学生尽快了解企业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通过我们对传统模式考评方法的调研发现,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更多体现在职业核心能力、综合素养、知识结构。因此引进企业人员参与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也更能真实反应学生的综合素养,企业绩效考核的内容一般包括:
(1)工作绩效: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任务完成时间、工作态度、安全、制造效益等等;
2.引进企业人员参与制定考核标准
工学结合过程积极引进企业工程师参与到过程授课中,既能弥补专业教师对行业、企业知识的缺乏,同时也能让学生尽快了解企业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通过我们对传统模式考评方法的调研发现,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更多体现在职业核心能力、综合素养、知识结构。因此引进企业人员参与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也更能真实反应学生的综合素养,企业绩效考核的内容一般包括:
(1)工作绩效: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任务完成时间、工作态度、安全、制造效益等等;
(2)工作态度:出勤率、积极性、责任心、稳定性等等;
(3)个人素养:知识技能、个人修养、计划能力、组织能力、体力、团队精神等等。
以电子类装配课程为例,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制定如下表格,以此作为工学结合学生操作部分评分标准。
这种校企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更加有利于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实施,通过企业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在操作过程中的仔细核分,统计出该生在公共职业素养方面的分数,同时也能使评价效果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职业素养方面的综合表现,为用人单位做参考。
三、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更多在讲“会与不会”、“及格不及格”,而在实践课程中我们需要更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操作能力,也就是具体的工作绩效。因此,我们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考试方法,幸免一考定成绩的情况出现,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做改变。
1.校企考核融合
将企业关注的过程考核,与学院学分形式考核相融合。这种综合考核不是单纯的叠加考核,而是针对在企业对“准员工”的要求与自己员工等同,建立企业绩效模式制度督导、以学
(3)个人素养:知识技能、个人修养、计划能力、组织能力、体力、团队精神等等。
以电子类装配课程为例,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制定如下表格,以此作为工学结合学生操作部分评分标准。
这种校企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更加有利于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实施,通过企业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在操作过程中的仔细核分,统计出该生在公共职业素养方面的分数,同时也能使评价效果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职业素养方面的综合表现,为用人单位做参考。
三、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更多在讲“会与不会”、“及格不及格”,而在实践课程中我们需要更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操作能力,也就是具体的工作绩效。因此,我们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考试方法,幸免一考定成绩的情况出现,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做改变。
1.校企考核融合
将企业关注的过程考核,与学院学分形式考核相融合。这种综合考核不是单纯的叠加考核,而是针对在企业对“准员工”的要求与自己员工等同,建立企业绩效模式制度督导、以学
校学分考核制度指导、学生自律为目标的考核监控系统,从而发挥企业对学生的监控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工学结合效率,同时完成对教学计划中的学分考核,保证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权益的一致性。
2.评价方式多样化
成绩评定中,采取多种方式结合,例如实践考核与书面成绩的结合,考虑以实践考核为主。对于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应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实践部分可以用“实训学员登记表”为依据,更多的关注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成绩评定与绩效薪资相挂钩,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3.注重成绩评定的过程化
工学结合成绩的评定需要关注的更多是过程,不仅仅是结果。而这种过程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末。成绩评定的时间也应该不受局限,不固定具体时间,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考核。
建立一套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实践类课程考核方法,是保障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改革,需要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并且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特,引入评价成绩的过程化、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2.评价方式多样化
成绩评定中,采取多种方式结合,例如实践考核与书面成绩的结合,考虑以实践考核为主。对于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应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实践部分可以用“实训学员登记表”为依据,更多的关注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成绩评定与绩效薪资相挂钩,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3.注重成绩评定的过程化
工学结合成绩的评定需要关注的更多是过程,不仅仅是结果。而这种过程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末。成绩评定的时间也应该不受局限,不固定具体时间,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考核。
建立一套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实践类课程考核方法,是保障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改革,需要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并且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特,引入评价成绩的过程化、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