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3-10-18T13:13:53.17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海勇韩磊兰文
[导读]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李海勇韩磊兰文(济南市技师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模式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技工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也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工学结合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
一、对工学结合的认识
1.综合职业能力。尽管“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目前我们对“能力”这个泊来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可以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则接受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不同理解影响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选择的教育结果,可能是保证学生实现当前的就业需要,也可能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对课程的实现方式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学习领域课程。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要想让企业对教育质量满意,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应当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专业课程也只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
3.职业资格研究。过去我们在课程开发工作中,通过专家研讨会到一些“能力点”后,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将它们归类并形成新的课程,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应当有可靠的职业和工作分析作为保障。要想培养学生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进行“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
心理学译为胜任特征分析)。即将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在一起,同时兼顾生产过程分析、生涯发展和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等程序化的方法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即典型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工作要求”、“职业资格”以及“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4.典型工作任务。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由简单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的综合发展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
5.教学场所与教学材料。学习领域课程需要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学习站。学习站(专业教室)应具有以下特点: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合二为一;学生可以单独或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和教师一样在教师活动,有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如与实际项目结合,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学习材料是以引导性的文章、问题、图表和信息形式出现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它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控制的(独立或小组)学习,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完成学习任务。
工学结合二、工学结合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实践形式,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丰富学校内涵的重要内容。通过“工学结合”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有效地解决生产实习与工作实际脱节的问题,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可以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通过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的管理,理解企业的精神,从而提升自己作为一名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3.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实施“工学交替”能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企业通过接受学生实习,不仅满足了生产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解决了生产高峰期人手不足的矛盾,而且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准备;学校则能通过工学交替更好地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评价和期望,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总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在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资格都有很好的引导、指示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