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侍坐》看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
作者:王祖兰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11
        “生态课堂是如今教育界比较热门的一个名词,也是很多教师孜孜以求的一种课堂教学境界。它是以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课堂教学,以此来建立一种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性的课堂形式。现今,学生普遍存在着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低下、人格品质的不健全、不尊重自然、轻视生命等特征,这也正是语文教育中个体生态失衡的表现。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用语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如何打造生态化的课堂?
        实际上,这种先进的生态化教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课堂上就已经生根发芽了,那就是在《论语》中为数不多,有一定情节而显现出原生态课堂的《侍坐》篇,这篇《侍坐》像篇课堂实录,至今读来,对我们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仍旧有很多的启发意义。
        一、以尊师重道为主导,保证生态课堂的实施
        《侍坐》开篇伊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伴侍候之意,这一个
字诠释出了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语文生态教学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它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的教学形式。其主要构成因素是学生、教师、文本和环境。学生应该是生态的主体,教师则占着主导的因素,唯有如此,才能让课堂有序和谐的展开,从而保证生态课堂得以顺利的实施。
        二、以师生平等为意识,创设生态课堂的心境
        教师引领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教学生态的一个重要表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孔子一开场,就让学生放下长幼有序的顾忌,给了学生师生平等的心理暗示,让学生从思想上无所顾忌,为课堂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了生态课堂的情境。在这样一个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下,老师一提问,直率的子路就率尔对曰,从而有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课堂效应。所以,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生态起来,离不开教师的师生平等意识,扬弃师道尊严的旧思想,舍得感情投资,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以问题设置为引领,开启生态教育之大门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问题、惊讶开始,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策动力,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焦点,更是锻造思维的原点。《侍坐》中孔子表明师生平等关系之后,随即就提出了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孔子了解当时学生的现状以及他培养人才的目标而设置出来的,这样有的放矢的问题,切近了学生们的关注的心理,每个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整堂课充满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态意味。所以,课堂中开启生态教育之门,就需要教师精准而有效的设置问题,用问题来调动、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以尊重多元为原则,开展生态教育的活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侍坐》中孔子面对子路的率性,也只是哂之,接着亲切的问着,语文课堂求,尔何如?”“赤,尔何如?,这尔何如式的激励,正是孔子尊重学生的见解,关注着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开展着生态的教育。面对曾皙异乎三子之撰的谦虚,他因势利导,带着激励启发的语气,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让曾皙增加了信心和勇气,也积极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课堂中教师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主动建构,也要尊重多元,俗话说种花
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分层次教育,设法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循循善诱,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另外,对一些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也要适当介绍给学生,倡导他们去研究;对一些重要的定义和定理,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得出与教材中不同的证明过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这也体现教学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本性,这也是生态教育的目的。
        五、以涵养学生为目标,回归生态教育的本质
        呼唤绿文明意识,关注生命发展是生态教育的重要特征,用明确的人生观和能力支撑生命,用审美的方式去开发感官和心灵,唤醒生命的关怀意识,这是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重要表现。生态语文教育要滋润生命,那就更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中传授的不仅是识、技能,更应该是对学生思想上的涵养。《侍坐》中孔子尊重多元,倾听了各位弟子的志向之后,最后是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是这堂课的老师总结之词,也是老师给出自己的参考答案。学生自然会想老师赞同什么呢?怎样的志向是老师认为好的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自然生态、精神神态和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是人在自然中诗意的栖居。这样的人生境界,也是我们人类终其一生要追求的境界。
以这样的人生志向为引导,既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的修养,又让学生获得了生命提升的广阔天地。
        六、以解疑答惑为途径,延续课堂的生态教育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也是教师的本职。一个教师若只顾及上好课,知识的传授也仅限于课堂内,这就显得狭隘了,为学生终生学习而努力也就成了空话。《侍坐》中孔子下课后,面对曾皙的疑惑,详尽的予以答复,这样的解疑答惑能让学生豁然开朗,关注着学生生命的个体成长,也让生态课堂的教育得到有效的延续,而教育的可持续性也是生态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我们能及时帮他们答疑解惑,也就做到了持续性的教育。一个教师,如果在课后有许多学生围着问问题的,他应该就是成功的教师,他培养出了会问问题的学生,他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他的解疑答惑就能延续课堂的生态教育。
        语文教育生态化课堂对于目前教育现状而言,是非常需要的,它的建构也需要不断地实践,以趋于完善,当我们在实践中迷惘时,不妨想想我们古代大教育家,他们质朴的教育往往给人以原生态的感觉,他们的作品,会给我们一盏盏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