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小学语文课                                                               
    ——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                                                               
    方里学区  寇润利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她的人生注定是黯淡无光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考的人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对于师者,更是如此。善于思考并勇于实践的老师给孩子们营造的是充满灵性的课堂。用智慧润泽课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们的精彩人生。 去年很有幸的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年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提高班的研修学习;上个月又派去参加小语会组织的“陕西省第四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各地市优秀参赛教师的14节语文课。国培计划的培训持续了三个月,培训形式安排比较多样,有专家报告,有深入课堂和优秀教师观摩,还有同仁讨论。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收获很大。这是我走上教育岗位以来参加的时间最长,安排最扎实的一次培训。回想十余年来的工作,随着教龄的增长,管理学生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日渐成熟,工作热情却慢慢地减退了,反复思考不得其解。经过这次培训,特别是同行的交流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研修学习思考,才能成为优秀的幸福教师。下面就将这两次培训研修的所见、所学、所思同大家一起分享。                                                               
    三个月研修期间,我们听了35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听了一节名师课,在西安四所有名的小学去听课若干节;上个月去西安听了五节二年级的课,一节三年级课,两节四年级的课,五年级五节课,六年级一节课,上完课由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也是小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委                                                                                                                                   
    员王林波老师和宝鸡市教育局局长做了点评,这两位老师也是在研修班上过课的老师,他们首先肯定了课堂的优点,重点通过这些课堂给我们解读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几点误区,并深刻的剖析误区,最后探讨如何走出这些误区。下面我将他们的一些教育思想道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或者说希望大家听完有所感悟。                                                               
    一、深度思考,发现误区                                                               
    (一) 小学语文课改中的误区                                                               
    1、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细心的老师发现,我们在课前布臵作业,让学生回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上课时,
孩子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拿了出来,一些学生拿的是品德书,或者课外书,条件好的孩子拿的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资料,老师请孩子们开始交流展示,学生便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资料统统念给大家听,学习好点儿的读的还算流利,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念起来磕磕绊绊,既浪费时间又说不到点子上,我们老师心里那个着急啊。反思其中缘由:《语文课标中》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许多教师只注意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忽视了“公民”这一极为重要的词语。“公民”并不是“儿童”的同义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是逐步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具吸引力。还可以更明确的要求:搜集相关图片,再请教家人,听一听他们讲一讲相关信息。第                                                                                                                                   
    三学段的学生也可尽自己的能力去搜集并处理信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会更具实效性。谨记:搜集资料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资料展示厅”。                                                               
    2、无节制地合作学习                                                               
    记得我们在培训期间,听大学南路小学一位老师讲《珍贵的纪念》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亭子是谁建的?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小刺猬为什么站着不动?第二次,请学生齐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亭子周围的景怎么样?花是谁种的?为什么“这才是珍贵的纪念”?课堂上孩子们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孩子们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怎么了?难道不愿意展示自己?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有的老师这时候可能会问,那到底什么时候应该合作呢?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也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比如:出现了新知识、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
或者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当学生的意                                                                                                                                   
    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于对方辩论。小组合作学习还应分工明确,主持人、记录员、噪声控制员、组长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                                                               
    3、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联姻”,但究竟该在什么时机“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
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                                                               
    (二)、课堂质疑的误区                                                               
    朱熹曾这样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确,我们应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应当提倡、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审视其中的质疑环节,却发现值得深思的现象还真不少。                                                                                                                                   
    老师质疑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可是这些问题又并不是老师准备好的问题,于是老师这样一句话:“老师试着把你们刚才的问题梳理一下,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一个”,这样转眼间,学生的问题便摇身一变,几个问题浓缩为老师的一问。亦或者“脱胎换骨”变成另一番老师准备好的模样,问题的“重新集结”悄然无声。学生就要放弃自己的问题,思考老师“梳理”出来的问题,学生还得将明明不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当做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大声告诉老师这是自己特别想知道的!课堂质疑,要尊重学生们的真正问题,
切勿声东击西,随意“重新集结”。                                                               
    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并不是本课的重点,老师便一步步引导,又拉又拽到自己预设好的问题上,为什么?因为孩子的问题不是老师想要的问题。课堂质疑,我们到底该关注谁?是学生真正的疑问,还是老师事先的准备?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学生,就应该倾听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真正不明白的问题。                                                               
    (三)、对语文课堂评价误区的反思                                                               
    语文课上的随堂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个分支,也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改善教与学,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课上的随堂评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师生受益匪浅;但是,于此同时也尝试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