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课的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精讲多练、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以游戏、竞赛的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能教学,努力营造一种探究、合作、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发展体能学习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问题意识、规范意识的培养,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篮球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方法,了解篮球体换手变向运球的要领,并能在比赛中运用。
2. 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运动能力、奔跑能力、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想象力丰富的身心特点,正处在朝气蓬勃,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篮球是小学生,是学生喜爱的一项球类运动,在此阶段学生主要是以熟悉球性和基本的运球练习为主。本课是篮球单元6课时的第1课时,主要是复习原地运球和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为主。这节课以学生所喜爱的篮球作为活动器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各种运球游戏,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个人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多种学习方式,通过个人练习、合作练习、游戏比赛等组织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拍按球的位置准确,转体、探肩等动作协调连贯
难点:手脚配合协调,节奏清晰
课  时  计  划
年级:水平三 (五年级 )              执教教师:                  课次:6-1
课题
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学习
目标
1.初步掌握篮球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方法,了解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的要领,并能在比赛中运用。
2. 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运动能力、奔跑能力、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内容
1.复习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
2.学习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3.体能练习
重点:拍按球的位置准确,转体、探肩等动作协调连贯
难点:手脚配合协调,节奏清晰
器材
篮球40个、播放器一台、标志杆4个、圆垫16个、标志垫8个
教      学      过      程
环节目标
授课内容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形式与要求
一、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及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虚晃意识及反应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充分活动身体,为后面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检查着装
二、教师导课
三、宣布本课的内容
四、热身:
1.慢走行进间运球相互打招呼
2.行进间相遇后变相
1.自我介绍,宣布课的内容。
2.组织学生认识场地的布置
3.领做热身操和球性练习。
4.语言提示学生动作。
5.适时进行评价。
组织一:四列横队
组织二:
两列纵队
要求:积极参与,精神饱满。
8
一、学生复习原地运球的动作,老师抛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体验单手运球和双手交替运球的手触球部位有什么不同,并且学会主动思考;学生能够到一定的窍门,并对现有基础水平有一定的认识。
一、复习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
1.教师发出口令和节奏
2.复习右手原地运球
3.五年级体育教案复习左手原地运球
4.体验双手交替运球
1. 讲解示范练习的方法。
2. 教师动作展示。
3.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评价。
组织三:
组织形式同上
要求:严格遵守规则,认真观察,注意安全。
9
二、学生能够在体验练习中到篮球变向运球时的转体和探肩的问题并在练习中初步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方法;在练习中学生能够相互指导、评价。
二、篮球体前变向运球
1.2人一组点对点的变向体验练习,熟悉场地。
2、4一组点对点的变向体验练习,熟悉场地。展示体前变相运球动作
2体验右变左手的变向运球的动作和左手变右手变向运球的动作
3.提出更高要求(转体、探肩)
5.4一组进行练习
1.教师讲解体验练习方法及要求。
2.讲解篮球变向运球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3.教师语言引导,讲解练习要求,强调练习的方法,并巡回指导。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
5. 教师与学生评价:激励与诊断。
组织四:
要求:严格遵守规则,认真观察,注意安全。
18
5体能练习
三、学生通过U型跑的练习学生的体能得到发展的同时身体的协调性也得到了培养;在练习中.学生能够相互鼓励、指导、评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体能练习:U型跑步伐练习
1.教师讲解联系方法并示范
2.学生比赛
1.讲解体能练习的要求。
2. 组织学生比赛。
3. 观察学生比赛情况。
4.及时评价,激励与诊断。
组织五:
要求:严格遵守规则,积极参与,注意安全。
3
通过教师领做放松小游戏进行放松并把器材收回,使学生身心得到有效恢复。
1.音伴放松活动
2.总结本课
3.下课
1.收放器材,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放松练习。
2.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知识。
3.总结本课,宣布下课。
组织六:
散点队形
要求:身心放松
2
课后练习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