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学习心得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离开人的社会属性而单从人的自然属性去研究健康与疾病问题显然是片面的。 医学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的、心理的以及道德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影响日益增长,促使医学和社会科学进一步相互渗透。医学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人,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技术素质,还必须具有很好的社会人文素质,理解病人,热情地关心病人,能真正地理解病人的思想和感情,了解病人的一些心理乃至生理疾病产生的根源,卫生健康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防病治病,为病人服务。
而作为未来的卫生管理人员,我们必须在本科教学期间就初步建立起社会医学的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了解社会因素对人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健康状况及医学面临的重要社会卫生问题;学习研究人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学习对高危人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的方法,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改善人健康水平提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是提高医学生素质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众多因素与个体及体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并制订相应的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生物医学模式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医学教育只重视生物医学知识,而忽视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医学研究还停留在只重视研究和注意理化刺激和生物刺激因素的致病作用,以致造成只注重疾病的,而忽视了社会、心理等其他学科的现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仅靠传统的医疗技术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把心理社会因素纳入方案中,把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保护和增进人的健康。也只有以这种新的医学知识体系培养出来的医务工作者,才会去了解社会现状,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尊重人的价值观念,以新的健康观念为目标去为人民服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