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40期
【摘要】小学统编教材三到六年级,每册都编排了习作单元,但如何从单元整体规划习作单元教学?这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以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提出以下教学的策略:教材前后勾连,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训练点拾级而上,建构恰当的训练系列;习作评改的训练点,也要有单元整体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的编辑先曾说:“学生在学习习作单元之初,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写一篇习作,单元中各项内容都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环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到从单元的视角,整体地规划习作单元的教学,这是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
一、前后勾连,明确目标要求
习作单元的每个话题都不是孤立的,每个习作单元都有着连贯的体系。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是“游——”,写景类作文。这类写景类的习作,在统编教材中共有6次。
众所周知,写景类习作首先是离不开细致的观察,那么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眼中缤纷的世界》就优先给予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铺垫,这个单元习作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事物,为三、四年级写景习作作铺垫。学生掌握了观察景物的方法后,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这儿真美》,这个单元的核心训练点就是如何写一个完整的片段,这篇习作给予了一个支架——围绕一个意思,总分结构给予学生帮助。
习作要言之有物,写景习作一定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所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就把训练核心放在初步写出景物的特点。经过前面年级写景写作能力的铺垫,四年级下册再安排习作单元,就可以考虑习作篇章结构的有序性,所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核心的训练点就是按一定的顺序,写出篇章结构的有序性,并且要再次巩固如何景物有代表性的特点。
解决了习作篇章结构的难题后,到了高年级,就从习作内容的细节入手,所以五年级上
册第七单元《——即景》核心的训练点就是动景结合、借助动词等,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到了五年级上册,写景习作的基本习作核心训练点,就基本在各册教科书中涉及了。到了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再安排写景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单元的习作的核心训练点是能用自己的话,综合运用前面的技巧,把搜集到的资料写下来。
一线教师如果能学会把教材各册前后勾连,整体而系统地分析各册的核心训练点,那么单元习作的目标定位就会更加地精准、全面。同时,这种做法也会避免教师出现随意拔高训练目标的问题。
二、拾级而上,建构训练系列
通过前后勾连,我们可以明确本单元的习作目标,由于习作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自身的编排顺序,所以在单元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拾级而上,沿着学生的习作起点和写作困境,循序渐进,建构恰当的训练系列。
(一)铺垫性训练
铺垫性训练集中在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这些板块中。例如,通过阅读、分析
这些板块的课后习题,我们就可以发掘出与表达训练要求相匹配的重点段落,发现“怎么写”的表达方法,初步提炼出铺垫性训练点,并进行相应的读写结合训练,为突破单元教学重难点而作铺垫。
铺垫训练一:仿照精读课文《海上日出》第二、三段,抓住位置、顏、亮光等的变化迁移运用,尝试写一写日落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物。
铺垫训练二:仿照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于:紧扣住段落之间巧妙的动词,自然地把景物地点顺序地衔接起来,第二课时则是紧扣《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第五段,这一段是从直观描写和个人真实感受相结合,写出孔隙狭窄的特点,提炼了这种写作手法后,引导学生试着用相应的方法介绍广州塔的特点。
铺垫训练三:教师根据初试身手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植物园的地形图,让学生画一画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图中的泡泡提示学生可以用适合的动词连接地点,再次复习、巩固如何说清参观顺序这一训练点。最后在交流平台环节,按照一定的顺序试着写一写身边的景物。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分析,教师确定了四年级下册第五习作核心训练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有代表性景物的景点。根据这个单元训练目标,再结合具体课文的特点,我们就系统地在精读课文、初试身手和交流平台、习作例文等板块中,确定了不同的习作要求。
众所周知,训练系统地建构除了要考虑单元目标的达成外,更要结合具体的学情。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写景游记。首先,学生的难点是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物,所以在第一课精读课文《海上日出》,教师就把这个定位教学重点。
其次,学生在写景习作中,比较容易想到用直观描写的方法写景物,但是个人真实的感受,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所以在第二课精读课文中《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师就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算知道要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去写,篇章结构之间的衔接也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根据这三点学情,我特意设置了以上三个铺垫训练。这三个铺垫性训练,连贯而训练有序,为顺利完成本单元习作而铺垫。
(二)靶心性训练
教师在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等板块中,完成了铺垫性训练后,就可以针对学生完成本次
习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搭建合宜的写作支架,直指单元习作核心教学难点。教师根据核心教学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练习,这就是靶心性训练。
例如在教学习作《游———》中,我会引用一段没有特征不明显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予对比片段,让学生直观明白地了解习作知识——如何抓住代表性景物写。
(片段一)
一走进聚芳园的大门,我就闻到了花香。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的花,红的像火把,白的如雪,黄的赛金,美丽极了。花香引来了许多小蜜蜂,忙着采花蜜,还有一只只小黄蝶在花丛中飞舞,就像一片片金黄的落叶。
(片段二)
聚芳园坐落在麓湖公园里,是一座十分清幽的小园子。一棵棵笔直的马尾松,在天空下静静地生长着。走在围着麓湖修成的栈道上,沁人心脾的花香从四面八方扑鼻而来。周围偶尔传来几声鸟叫,却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一阵风吹来,湖面波光粼粼,调皮的小鱼偷偷探出头来,吐了一个小泡泡,转眼又不见了。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没有各种机器的轰
鸣,真是难得一见的世外桃源。
教师通过两个片段的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选取代表景物,片段中所写的聚芳园的特点是清幽,片段二选择的所有景物都是围绕这个特点,例如静静生长的马尾松、偶尔传来的鸟鸣、波光粼粼的湖面、偷偷探出头的小鱼等,这些景物都非常有代表性,抓住聚芳园独特的植物——马尾松,独特的湖,而不是像片段一,每当遇到写景类习作,就写各种颜的小花、蜜蜂采蜜、蝴蝶飞舞等。
学生理解了如何抓住代表性景物后,教师相机出示花都湖的景点图,引导学生堂上提取花都区的代表景物,辽阔的花都湖、美丽的桃花湾、各具特的雕塑园……学生经过这些靶心性的训练,他们就会有意识地选取独特的景物了。
(三)补偿性训练
习作单元的训练要素是螺旋上升、紧密联系的,但学生的习作知识,不是学习了就会的,教师要灵活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写作困难点,设计相关的补充训练。例如,有很多四年级学生都有按一定游览顺序的写作意识,但是容易忽略景物自身也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时,
教师也会针对这种情况,设置补偿性练习: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花都湖桃花湾的一朵桃花。又如,我们班的学生,在写景类习作时,没有很强烈的读者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时,我用了两篇对比习作,引导学生如何树立读者意识,设置情境:假如你是游客,你想从导游那里听到怎样的景物介绍?
三、片段评改,单元整体视角
在片段评改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树立单元整体的意识,以到达学评一致,评价有所侧重。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精读课文《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初试身手交流平台时,分别设置了三个小练笔。
第一个小练笔如下:我们身边就有与海上日出一样奇妙的日落景象,你观察过吗?它与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有什么不同或相似之处?请你从不同的描写角度,试着把日落的过程写出来。
第二个小练笔如下:同学们,你眼中的广州塔是什么样的呢?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呢?请你用一段话写一写广州塔,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第三个小练笔如下: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试着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孩子们写完了这三个小练笔后,教师进行习作评改时,也贯穿单元整体意识,例如第一个小练笔的点评重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第二个小练笔的点评重点是:从直观描写和个人真实感受相结合的角度介绍广州塔的特点,第三小练笔的点评重点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景物。
写景的片段 这三个小练笔的点评重点,要有单元意识,从单元整体考虑,每次小练笔抓住一个训练点,进行点评,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评有所获。
综上所述,习作单元是统编版教材中特殊的单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材前后的联系,统筹树立单元教学目标,再根据课文的具体板块,建构恰当的训练体系。最后,教师在评改片段的过程中,评改的训练点,也要有单元整体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吳勇.习作单元:单元写作资源课程化的样本——以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25).
[2] 杨柳.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什么、怎么教——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25).
(责任编辑:梁慧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