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咏雪》是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构建单元整体,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刚上初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世说新语》二则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能让人感受到魏晋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咏雪》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并不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和生疏感,切不可败坏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学生们小学时接触的文言文虽不多,但读懂此文亦不是难事。要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整合写;重点、难点)
1.结合注释,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教学重点)
2.多种方式朗读文章,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言文的重点内容。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比较两种比喻的优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四、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了解《世说新语》:
(1).学生读注解①,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
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2.学生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1)、指名读课文。
(2)、纠正字音。
(3)、齐读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
(1)、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说大致意思。
(2)、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
(3、)积累古今异义词:儿女:多音字:差:
(4)、提问学生应该记住的词句意思。
4、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看哪一个更好?作者欣赏哪一个?解太傅喜欢哪一个比喻?
(1)、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解太傅认为哪个好,说出根据。
(3)、作者认为哪个好,说出根据。
5、拓展练习:文言文阅读:
徐孺子妙答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瞳子:瞳人,瞳孔中的人像。
(1).解释划线的字词。
咏雪原文
①尝月下戏()②人语之曰()③当极明邪()④不然()(2).翻译下面句子。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玩耍(嬉戏);②告诉(对……说);③亮;④这样(对)。
(2).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眼睛就一定不亮了。
(3).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从月亮联想到眼睛,把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人,机智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意对即可)
6、总结:
运用比喻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7、作业:
大雪纷纷还可以像什么,用比喻的方法写出来。
五、板书设计
交代时、地、寒雪日
人、事铺垫
骤
咏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笑
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乐
暗示点题,赞赏才气(咏絮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