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
➻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劝学》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0课的一篇文章,选自《荀子》。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以“劝学”为主题,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方法和态度,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比喻、对比、举例等,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荀子》这一古代哲学著作可能较为陌生。此外,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和生活环境,对于学习的理解和认识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 核心素养
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通过学习《劝学》,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通过对文章中的比喻、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劝学》作为一篇说理性散文,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对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劝学》作为一篇文学作品,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文章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和情感彩的分析,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劝学》作为一篇古代哲学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和
理解,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文章的核心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深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 教学方法
一、诵读法
通过诵读文章,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彩,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可由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注重诵读的节奏和语调。
二、讲解法
通过对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论证方法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价值。可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荀子劝学篇三、小组合作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学习和讨论文章的内容和价值。可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
四、多媒体辅助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价值。可采用PPT、视频等形式展示文章的背景、结构和论证方法等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探讨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介绍《荀子》及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哲学著作的特点和价值。
《荀子》是由战国末期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所著,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末期赵国人,也是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他在哲学、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是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批判地接受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了“天道自然”、“天行有常”、“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等思想,反对鬼神迷信。他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称为“后圣”。
《荀子》一书共有32篇,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荀子自己所写,但也有一部分是荀子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散文。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是荀子思想的全面体现。其中,《劝学》、《修身》等篇章阐述了荀子的教育理论;《天论》等篇章阐述了荀子的唯物论自然观;《性恶》等篇章则阐述了荀子的人性论。《荀子》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籍,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揭示课题《劝学》,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二、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3.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三、解读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文章的核心观点。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服力强。
2.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教师进行总结。
《劝学》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包括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
- 比喻论证:文章通过大量的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比如,文章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可以使人进步,超越前人。
- 对比论证:文章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观点,突出所要阐述的道理。比如,文章通过对比“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和“蟹六跪而二螯”,突出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
举例论证:文章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支持所要阐述的道理。比如,文章通过举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
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更好地引导读者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探讨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其次,它提倡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认为只有以正确的目的、
态度和方法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此外,《劝学》还蕴含了“天道酬勤”、“人贵有志”等传统文化观念,这些观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劝学》的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劝学》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提倡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劝学》认为只有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劝学》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体现了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劝学》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了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对于我们今天的写作和表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篇章,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通过学习和理解《劝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和传承。
四、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劝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故事,互相学习和帮助。
3.教师推荐相关阅读篇目,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2.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3.教师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经验的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3.阅读《荀子》的其他篇章,了解荀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
➻ 教学反思
《劝学》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0课的一篇文章,选自《荀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文章的核心观点,深入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效果总体较好。通过诵读文章,学生更好地感受了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彩;通过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论证思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共同学习和讨论了文章的内容和价值;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价值。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时间限制,未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探讨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其次,对于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未能进行深入挖掘和讲解,学生对此方面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首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合理安排时间,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我将深入研究和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总之,《劝学》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言文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文章的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