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高考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10 劝学《荀子》 师说韩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

10.劝学《荀子》师说
素养目标
备考指导
1.理解《劝学》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比喻论证、比照论证等论证方法。
2.联系社会背景,探究韩愈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及在今天的借鉴作用。
1.《劝学》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典型,是写作议论文的典范。[思维开展与提升]
2.《师说》是高考古诗文必背篇目之一,要理解背诵重点语句并准确默写。[文化传承与理解]
情景导学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个人开展和国家繁荣兴盛的力量源泉。历史上,知识释放的正能量最持久,不善于学习、缺乏知识的教训最惨痛。获取知识,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关于这些,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尊师重教的重要性,是两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品读经典,领悟圣贤的智慧。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
[简历]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汉代为避汉宣帝刘询的讳,
写作孙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作品] 他“序列著数万言〞,被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局部是他自己的作品,小局部是他门人的著作。
[评价]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手持文柄,高视寰海——韩愈
[简历]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宏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
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 《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孟东野序》《山石》《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等。
[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赞赏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
2.背景探寻
(1)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仪,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2)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
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根底梳理 
1.字音识记
车柔以为轮(róu)  槁暴(ɡǎo)(pù)     就(lì)       
参省(cān)(xǐnɡ)  明(zhì)          须(yú)         
而望(qì)    金石可(lòu)
其曲规(zhònɡ)  马(yú)            舟(jí)   
步(kuǐ)  骐骥(qí)(jì)      马(nú)         
而不舍(qiè)  或焉(fǒu)    乎(jiē)         
师(yuè)          子(tán)      李氏子(pán)
2.通假字
(1)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车柔〞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虽荀子劝学篇,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3)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4)君子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5)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6)或师焉,或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3.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2)声非加也(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快。)
(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4)用心一也(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因果连词,表结果。)
(8)吾从而师之(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 今义:连词,因此就。)
(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
(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少年儿童以全面的根底教育。)
(11)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12)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义:古人的从师之道。今义:古代沿用至今的道路。)
4.一词多义
(1)绝
(2)强
(3)假
(4)望
(5)闻
(6)道
(7)传
(8)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