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
——《负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7页。
2.教材分析:
负数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数”概念认识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丰富了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负数,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相对完整的数的概念。
3.横向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是把它安排在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教学,人教版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下册教学。可见,该内容比较适合小学高段的学生学习。教材的共同点可总结为:
二、整合思考
在小学数学中,“认识负数”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单元,其特殊性集中表现在其独立性上,即所谓的“前无联系,后无发展”上,负数的读写认知的挑战性比较小,它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让学生经历负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寻学生熟悉的蕴含负数产生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抽象能力;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整理数系,认识到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模型思想;锻炼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我们应该在整体遵循逻辑顺序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拓展,将这个单元的第1课时和第2课时合并,之后再设计一节用“负数”解决问题,形成了本单元的整合框架:
三、重点课例设计
《认识负数》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负数的产生过程,初步体会到引人适当的表示方法(符号)的必要性;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正确理解“0”的意义和作用,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描述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正、负数,进一步体会到正负数的相对性,理解负数的意义。
3.体会正负数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正确理解“0”的意义和作用,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难点:
体会到正负数的相对性,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初识概念,引出负数
1. 教师:关于“负数”,你已经知道些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负数?
教师板书课题“负数”。学生举例,教师依次出示课件。
2. 教师介绍负数的知识背景:吉拉尔 (A.Girard) 1595-1632 法国数学家提出用减号“-”表示负数和减法运算,用加号“+”表示正数和加法运算,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人们的公认,并一直沿用至今。他的提议为什么会很快得到人们公认呢?
3. 出示游戏情境。
有一个抢答比赛:共30题,3个小组抢答,每组3人。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得分相同,加赛分胜负。算一算:三个小组各得多少分?
•第一组:答对7题,答错4题。
•第二组:答对4题,答错6题。
•第三组:答对4题,答错5题。
学生讨论,计算各个小组的得分。
全班反馈:第1小组:70-40=30
第2小组:40-60=40-40-20=0-20=-20
第3小组:40-50=40-40-10=0-10=-10
教师追问:30是什么样的数?-20是什么样的数?-10是什么样的数?
 4. 教师总结:在用减法解决问题中,存在不同情形:
当“被减数<减数”时,求得的结果叫做负数,用“-”号表示,如-20,-10,-3 等。负数<0。当“被减数>减数”时,求得的结果表示为正数,用“+”号表示(“+”也可以 不写),如+30,20,+3等。正数>0
(设计意图:负数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数,学生不难从生活中举例。但学生未必真正理解负数的本质以及负数的运算来源。弗赖登塔尔说:“我认为超越直观而运用推理方法的首先是负数。”“0-20” 准确把握了负数的数学实质,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和交流中自主构建负数概念,激
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理解意义,感悟相反意义的量
1. 计算下列各题:
(1)8-5 (2)5-8
(3)70-50 (4)50-70
感悟:正数和负数是相反意义的数
2.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用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选一种量为正,用正负数表示题中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