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公开课教案gudong
—、文本教学解读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讲的是兔子听见“咕咚”声后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它边跑边叫,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才发现“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本课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把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的特点、联系上下文进行猜读。本文四幅图对应故事的四个部分,借助连环画,不仅可以图文对应学习,梳理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图文对应,学习讲故事的技能。
1.识写生字。
课文中13个生字要求认读,7个生字要求书写。“吓、象”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
认读“咕、咚、吓、拦”4个形声字,借助右边的声旁读准字音,借助左边的形旁了解字义。例如“拦”字,形旁是“扌”,声旁是“兰”,合成“拦”,意思是遮挡、阻止。“拦”的声母是边音l,要求学生读准。
认读“象、鹿、领、逃”4个生字,可以在学习课文时随文识字,看看“象、鹿”的图片和古文字,借助书中的插图,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认读“熟、掉、命、野”4个生字,用拼读的方式认读。
本课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重点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吓、怕、跟、都”,注意除了“都”是左宽右窄,其余是左窄右宽,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象、家”是上下结构的字,关注撇画的起笔位置及撇画之间等距离;“羊”字要关注横的写法。
2.朗读课文。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命、领”,翘舌音“熟”。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咕、咚、吓、拦、领”。老师根据学生的学
情指导读好课文。文中的长句子结合插图,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本课重复的词句较多,要抓住重复的词语和句子、感叹号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比如:第2、第3、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句式重复,都是感叹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边跑一边叫”“跟着”等体会小动物的害怕,指导读出慌张的心情。在指导读好野牛的说话时,还要关注“?”,读出野牛的沉着冷静。
3.迁移运用。
积累课文中重复的表达方式,结合插图运用文中的“一边跑一边叫”“跟着”拓展说话,感受重复词句的表达效果。运用重复的表达方式对课文中第2幅、第3幅图进行拓展说话。比如:仿照第5自然段中野牛和大象的对话,说说野牛和其他动物的对话,用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话。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习借助图画、形声字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插图学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4.能根据课后问题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从而懂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凡事不要盲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  认读字词,导入新课
1.借助形声字特点,猜识“咕咚、吓、拦”。
(1)学生听录音猜声音。(播放小雨、青蛙、流水、“咕咚”的声音,出示词卡:咕咚)看看“咕咚”的字形,你能猜一猜这个词怎么读吗?
提示:“咕咚”表示声音,表示声音的字大多带有“口字旁”。遮住“咕咚”左边的“口字旁”,引导学生发现右边的“古”“冬”表示字的读音。有时学习新的生字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部分的读音猜出整个字的读音。
(2)出示:“吓”“拦”,猜一猜这两个字怎么读?
提示:“拦”是形声字,形旁是“”,声旁是“兰”,合成“拦”,意思是遮挡、阻止。“拦”的声母是边音l,要求学生读准。
“吓”也是形声字,左边“口”,右边“下”表示读音。结合吓得张大了嘴巴,做做动作。
2.听见了“咕咚”声,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连环画故事,齐读课题。
板块二  图文对照,学习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双手捧好书,稍稍外斜,眼睛看字,耳朵听。
2.学生自读课文。
提示:一边读一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遇到有拼音的字多读几遍,看图猜读或者用其他方法猜读。
3.检查交流。
出示:熟了、掉进湖里、逃命、野牛、领着大家。
提示:注意“熟”的读音;“领”“命”是后鼻音。
4.指导朗读。
(1)结合插图,师生问答,读顺长句子。
出示长句子:“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什么东西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一个木瓜从哪里掉进湖里?——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什么声音?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读好语气词和感叹句。
出示:不好,不好,“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山羊,小鹿,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啦、哇、呀、啊”都是语气词,读轻声。结合书中插图,想想动物们边跑边叫的场景,试看读一读。
板块三  研读课文,领会道理
1.看图学习第1、第2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第2自然段,思考:兔子怎么做的?
(2)看插图一,了解“撒腿就跑”的意思。
提示:做做动作,了解意思。
(3)出示: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体会心情:兔子你为什么觉得可怕极了?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
指导朗读:“咕咚”这么恐怖啊,想想当时兔子会怎么边跑边叫出这句话?声音会大,拖长,甚至因为害怕兔子尖叫起来,指名读一读。
提示:引导学生抓住感叹号、提示语,体会兔子害怕的心理,读好兔子的心情。
2.看图学习第3至第5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至第5自然段,思考:其他动物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相关句子。
(2)出示: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呀,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①全班校对学生提取的信息。
②(出示词卡:小鹿、大象、山羊)认读“鹿”“象”“羊”。
提示:(出示鹿的图片及“鹿”的古文字)在“鹿”字中到小鹿的大眼睛、腿。(出示大象的图片及“象”的古文字)在“象”字中,到大象的长鼻子。(出示“羊”的图片及古文字)在“羊”字中一羊头上的角。
③(出示词卡:逃命)认读“逃”。
提示:逃命用脚,所以“逃”的偏旁是“走之”。
④指导学生读好小动物们说的话。
提示:关注提示语、感叹号读好人物语言。
⑤关注重复的词语、句子,学习讲故事的技巧。
提示:抓住“一边……一边……”“跟着”。
3.(出示词卡:热闹)认读“热闹”,指导读出第4自然段热闹的场面。
提示:看图,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有哪些动物?(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在干什么?(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边跑边叫)叫些什么?心情如何? (害怕、慌乱)
想象感受热闹的场景,读出画面感。
4.野牛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5自然段。
提示:做“拦”的动作,感受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
(1)野牛还会问谁?怎么问的?指导读好野牛的语气。
提示:关注标点“?”,读出野牛疑问的语气。
(2)野牛问其他动物有没有看见(点红:看见),而所有的动物都只是听见。(点红:听见)
5.看图学习第6至第7自然段。
(1)看图理解“领”。
提示:走在最前面带领大家。
(2)结合故事思考: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6.揭示故事的道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板块四  书写生字,迁移拓展
1.指导书写。
(1)观察。
会写的7个生字中,“吓、怕、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象、家”是上下结构的字,“羊”是独体字。
(2)范写。
引导学生观察后范写讲解。“吓、怕、跟、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高低和笔画的穿插;“象、家”2个字中的撇画较多,要注意撇画的起笔,笔画之间距离相等;“羊”字笔画较少比较好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书写。
(3)练写。
要点:示范指导后多留出时间给学生写并及时反馈修改。
2.迁移拓展。
(1)仿照文中句式,练习说话。
出示:      一听,就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用上“一边……一边……”“跟着”,思考: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分别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