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丰富的习作资源,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建议教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习作资源,使学生的习作充满情感与想象。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作文教学 素材 情感 想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118-02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它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以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为主要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改变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在活动空间上,打破学生仅在学校、在课堂的局限,向自然环境、生活场所和社会领域延伸,扩大学生的
活动范围,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精神、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手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视野宽起来。在这样的学与做中,一个崭新的习作平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明白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用心灵去感受,用双手去触摸,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的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丰富习作资源。这弥补了学生习作时“无米下锅”的不足,学生在习作中有真情实感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
一、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习作资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指出了在行军打仗中后勤供给的重要性,而在习作中素材就相当于“粮草”。学生有素材储备,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让学生收集到足够多的“粮草”呢?笔者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为学生习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资源。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收集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素材。
例如,针对环境保护主题,教师可以结合时令开展“绿行动”:一月,教育学生春节期间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保护空气环境不受污染;二月,春天来了,小草萌芽,春意盎然,教育学生爱绿、护绿;三月,在“植树节”开展“我为绿城添绿”活动;四月,结合“爱鸟节”开展“我给小鸟搭个家”活动;五月,结合“世界地球日”开展“给地球妈妈写封信”征文活动;六月,以“环境日”为主题举行“爱我母亲河――邕江”校会;七月,开展“节能减排我先行”活动;八月,组织调查随访活动“你周围的人绿出行有多少”;九月,组织“夸夸校园里的花”活动;十月,组织“我们爱科学”活动;gudong十一月,让学生写“树叶变红的秘密”观察日志;十二月,组织“我的家乡水果飘香”推荐会。围绕环境保护主题衍生出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动手、去观察、去触摸、去与人交往,而这一切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宝贵财富,也为他们的习作积累了可贵的素材。丰富的素材积累使学生的习作质量大幅度提升,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仔细观察过的事物,学生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如学生习作中有环保小論文《童眼看世界》《调查报告》《还我一个安静的环境》,有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最喜欢的水果》《美丽的校园》《四季的歌》《美丽的银滩》,还有《观察日记》《读后感》《认识
大自然》《家庭环保公约》等选材丰富的文章。
(二)在有针对性的“玩”中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边做边玩,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乐,在玩中长智,在玩中营造出了“活”“实”的习作氛围。在兴趣盎然的活动后,教师可顺势让学生把这个过程说一说、动笔写一写。
例如,教师可以举办“水果品尝会”,让学生在看一看(颜)、摸一摸(形状)、闻一闻(气味)、尝一尝(味道)的过程中发现水果的特点。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某种水果。这样的活动学生很感兴趣,活动结束后学生写出的文章妙趣横生,以下是一位学生在活动后所写的习作:
湘桔·香桔
窗外,桔树上挂满了像一盏盏小灯笼的金黄的果子,把果掰开,金黄的果瓣就像一艘艘小船。这,就是我家乡有名的湖南雪峰蜜桔。
每当秋风吹、树叶黄的时候,爸爸就会说:“毛毛,蜜桔快成熟了,你又可以吃到家乡的味道了。”果然,等过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后,姑妈就会从千里之外的老家寄来许多黄澄澄的蜜桔。
“桔肉真的像蜜一样甜!”我一边吃一边说。爸爸告诉我,湖南雪峰蜜桔正因为清甜如蜜、清香四溢而出名。自古以来,它都被当作贡品进贡朝廷,是湖南洞口县有名的特产,“雪峰蜜桔”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
我五岁第一次回家乡时,妈妈带着我在老家的后院亲手种下了两棵小蜜桔树,希望我吉祥如意。三年多过去了,我长高了不少,我亲爱的小桔树是不是也长高了呢?
二、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习作充满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要“感情真挚,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在“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中,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学会学习,使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而这个“悟”就是学生习作中最关键的真情实感。教师应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精彩、真实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这个主题时,笔者以“感受、回报父母之爱”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留心感悟,看看父母平日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又想怎样去表达对父母的爱。当学生积累了相关素材后,笔者充分利用这些写作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的表现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下两位三年级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这种亲情,浓浓的爱在字里行间流淌。
习作1:
我的爸爸
“豆豆,乖,用糯米牙咬一口蛋糕哦。”这是我一岁时爸爸在说话。
“豆豆,用大牙啃个鸡翅!”这是我五岁时爸爸在说话。
“唐溥希,你要吃完这块香喷喷的鸭扒。”这是我八岁时爸爸在说话。
爸爸妈妈在中年时才生下我,外婆疼爱地说我是“老藤结大瓜”。在我还没满一岁时,妈妈就去外地工作了,爸爸小心翼翼养育我,大大的床他只睡在边角上,生怕压着小小的我,有一次他还咕咚一声摔下床……
爸爸对待其他小朋友是“笑脸叔叔”,但对我却是“黑脸爸爸”。因为爸爸说,只有严格要求我,让我讲规矩、讲道理,才是对我真正的爱,小树才能长成挺直的大树。
爸爸是个“全能爸爸”,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古文、外语;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知识,爸爸都是棒棒的。他最喜欢带我去接触大自然,看花、看草、观山水。他说:“豆豆,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人要从自然界中了解生命的奥秘,懂得世界的奇妙。”
习作2:
妈妈夸我真能干
有一天,我看见妈妈回家后很疲惫。吃完饭后,我对妈妈说:“妈妈,您休息一会儿,今晚由我来洗碗。”
当我把所有的碗、碟、筷子全部拿到厨房洗碗池后,却不知所措。我站在洗碗池边,认真回想妈妈以前洗碗的过程。然后,我打开水龙头,往洗碗池里放入少许洗洁精,一个一个地认真擦洗碗、碟,清洗后,再用水冲洗一遍,最后再把碗和碟擦干,放入消毒柜里。妈妈看着我把碗、碟洗得干干净净,直夸我能干,我心里乐开了花。你们说洗碗容易吗?看似简
单容易,但是要坚持三餐都洗碗也不容易。每月、每年就更不容易了。妈妈真辛苦!
做家务活让我明白,做事要分先后顺序,也明白了看似简单的小事,长期坚持下去也是需要毅力和耐心的。妈妈平时工作太辛苦了,我以后一定要帮妈妈多干家务活。
学生的习作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有孩子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的真情流露,正是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了亲情,所以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
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习作充满智慧与想象
新课程標准倡导学科之间的整合,实践活动更应如此。教师可以将习作课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组织有特的综合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将习作课与科学课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让科学实践走进学生的作文中,激发学生的想象。
例如,笔者与科学教师联合组织了“金点子”活动,让学生寻生活、生产、学习中不方便的物和事,要求学生有心创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学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把设想的“金点子”记录下来。学生的“金点子”可真多,有的说:“停电时,点蜡烛写作业真不方便。我想把小电珠装在写字的笔
上,连接两条导线,接上电池夹,安装上电池,就可以照明了。这样,一支方便停电时使用的笔就诞生了。”有的说:“平时我们吸墨水时,瓶口总沾满墨水,弄得很脏。如果我们在墨水瓶的瓶口裹上一层海绵,那么墨水就会被吸入海绵里。”有的说:“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包零食,我吃完后,手上沾满了零食碎屑,我想,如果在零食包里面配双筷子就好了。”还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汽车的确很方便,可美中不足的是,下雨时,人们下车往往会因不方便撑伞被雨淋湿。我想,如果在汽车上装上一个可以伸缩的遥控雨具,下雨时主人停车后只要一按开关,它就会自动向上撑开形成一把伞。这样,主人就不会淋雨了。”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些“金点子”写下来,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将小发明、小创造的过程和前因后果写清楚,合理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构成了“小发明家”们精彩的作文。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断提高,让学生的作文灵动、有活力。
作者简介:潘芳(1980— ),女,壮族,广西天等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