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
第二课时学情分析
《咕咚》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咕咚》以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这篇课文作为低年级段的学习课文难度不大,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掌握,不过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完整与准确,思维能力还停留在浅层,对深刻的道理不易理解。因此讲解中,我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声音导入,又结合课件上的小动物来引导学生读懂故事,体会道理。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求知欲,好模仿,好表现。因此,我针对学生实际,先在课前布置学生读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上课前五分钟给大家讲一讲,然后又用主角小兔子导入故事,在文中让学生进行角体验,加上动作表演来读课文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文本的热情。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加上充分想象,我相信学生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明白了文中道理的。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
第二课时效果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材分析
山东省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第三环节:书写生字
观察“吓”“象”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感受象形字,师范写
学生临描书写。
绝大多数同学书写优美,但发现个别同学“象”的间距不够匀称。
第四环节: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大体说一说故事。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图片讲一讲这个故事。
一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大部分同学不够自信,需要加强指导。
第五环节: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学生说一说原因,野牛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gudong
你最想把小红花给哪个
动物?
97%的同学能明白课文中的道理。 第六环节:拓展
理解内容,感受童趣。 老师编儿歌,学生试着读一读。
孩子们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理解拓展 读一读《抬驴》这个故事,感受同样的道理。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三个小故事,其中《咕咚》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咕咚》以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咕咚》在教学时要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认字和阅读能力。
二、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
《咕咚》人教版教材安排在第二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是: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书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连环画读懂课文内容。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在小学语文S版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是:1.认识13个生字,会写“看”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三、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取舍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科学知识的范本。作者编写这则故事的意图就是希望每个孩子爱观察爱思考。故事中所留空白点较多,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本着“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适时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拓宽文本的广度,指导学生加动作、加表情、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四、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特点,把教材确定为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认识“咕”等12个生字,学写生字“怕”、“跟”、“家”、“羊”、“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定为: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吓”、“象”。2、借助连环画读懂课文内容。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巩固认识12个生字,学写剩余两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
第二课时评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