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篇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二、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将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和教师综合考核,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加强健康(本文来自)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镇医院建立联系,收集学校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障信息畅通。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教育系统内各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