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它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等几个大的阶段。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
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全国长期处于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不休,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大融合.
2、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4、玄学是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5、玄学的产生  魏晋玄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玄言诗的历史地位   
6、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  佛、玄、儒的交流及大量的佛寺的创设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道教约产生于汉末,相传张道陵为道教创始者,此期广泛传播
道教的文学影响:游仙诗及文学作品中生命意识与主题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的自觉
1、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2、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3、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表现在:一是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二是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三是追求修辞的华美。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三人在文学创作中均有一定成就,尤以曹植为高,后人因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的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等七人.这七人均属曹氏集团中人物,创作风格大体相近,此名称最早出自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中以王粲文学成就为最高。
一、曹操
1、曹操的生平。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曹操出身微贱,对两汉以来重视家世、经术的传统,并不一味默守。于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甚至不拘品行。史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参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举贤勿拘品行令》.
2、曹操的诗歌创作.
曹操是建安诗歌的主要倡导者,他的诗全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既有民歌特又有自已的创新,他的诗歌按内容可分为两类: 一类反映汉未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正义感和悲愤情绪,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薤露行》对何进误国、董卓殃民有很真实的描绘。《蒿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突出地写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描写征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思乡之情十分
逼真。另一类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类诗慷慨悲壮,具有更浓厚的抒情彩.如《观沧海》、《短歌行》
3.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风格
(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朱乾《乐府正义》说:“乐府题,自建安以来,诸子多假用,魏武尤甚。”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2)风格慷慨悲凉,语言极为本。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敖陶孙《诗评》:“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跌宕悲凉,独臻  超绝。"
(3)四言、五言皆擅长 建安诗歌
第二节    曹  植
一、生平
二、创作情况 :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创作经历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前后两期                       
1、曹植前期诗歌创作。其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
(1)宴饮游乐唱和酬答,反映了贵公子的生活情景。如《公宴》、《侍太子坐》、《斗鸡》等。这类作品大都辞采华丽,充满贵族气,显露出诗歌的娱乐性和社会交际的功能.也有一些诗表现了友人间的真挚感情,主要是赠答诗如《赠徐干诗》。     
(2)抒发个人的理想怀抱。如《白马篇》,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不惜牺牲的游侠少年的形象,赞赏了游侠少年的爱国精神,游侠少年实际上是作者自我的化身。这类诗作者大都充满了乐观自信,洋溢着浪漫的情调,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 
(3)反映社会的现实.这类作品不多,今存只有《送应氏》和《泰山梁甫行》两首,很值得珍视.
2、后期诗歌创作。曹植后期的生活与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曹植在曹丕父子的监视与迫害下忍辱苟活,抑郁悲愤。曹植后期诗歌创作主要是述说自己怀才不遇,壮志不遂的苦闷及所受迫害的悲愤,不像早期那样豪迈自信,而是显得深沉悲凉,时常流露悲哀怨愤之情。
(1)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如《杂诗》.
(2)抒发自己被压抑被迫害的痛苦和不幸,如《赠白马王彪》,揭露了骨肉相残的残酷性 ;《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自己对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怒;还有《吁嗟篇》,借蓬草被风所吹四处飘荡来象征自己飘泊不定的命运。
(3)游仙诗和情诗。寄托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及怀才不遇的情感。《七哀》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美女篇》把女性形象写得美而深情,感叹自己身世潦倒。
三、曹植诗歌特
1、乐府形式.曹植是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的作家,他的诗脱胎于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但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文人化趋向,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转为以抒情为主。如《美女篇》,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而成.它标志着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转变,为后
代诗2、“辞采华茂”。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诗用词华美而又形象生动,讲究用词的华美工巧,泽的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惊”“飘”用得工巧,又如《公宴》:“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其“冒”、“被”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形象而生动,不仅为诗篇增,而且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工于起调.曹植诗很少平铺直叙,其结构大多都比较精致,常常以警语开头,突出和渲染气氛,使读者一开始就能感觉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野田黄雀行》:起首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来渲染环境的险恶,暗示出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
4、善用比喻.曹植诗中的比喻不仅多,而且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作比。如:《野田黄雀行》,整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形象,通过它,具体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大力者来解救难友脱险的心情。《吁嗟篇》用飞蓬比喻自己迁徙飘泊的生活等。
四、曹植诗歌评价
    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第三节  王桀、刘桢及蔡琰
一、“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二、王粲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七子之冠冕”
    代表作:《七哀诗》、《登楼赋》
三、蔡琰与《悲愤诗》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风骨:“雅好慷概、志深笔长”。理想的高扬;人生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悲剧的彩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二、二、“竹林七贤”
三、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阮籍
1、生平、性格
2、创作
《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黑暗现实中的各种感慨
(1)忧生之嗟.
(2)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如《咏怀诗》三十一首
(3)抒写理想。
(4)隐逸求仙。《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艺术特举要:
1、寓情于景,言近意幽。
2、象征手法,主旨表达委婉隐晦.
    锺嵘《诗品》卷一:“晋步兵阮籍诗,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二十三:“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严羽《沧浪诗话》:“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四、嵇康
1、生平、性格
2、嵇康的诗歌:《文心雕龙》评云:“清峻"
3、散文创作  《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太康诗风
    指以陆、潘为代表的两晋诗风.他们以才华自负、驰骋文思,在诗歌方面,重视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
二、“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西晋太康时期的几位诗人,文学家。“三张”指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二陆”指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两潘”指文学家潘岳与侄潘尼;“一左”指诗人左思. 这七人代表了太康文学的最高成就。
三、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名词解释:
左思风力:在太康时期的诗人左思,其诗歌内容深刻,笔力遒劲,气势豪迈,直率质朴,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后人称之为“左思风力”。
一、左思《咏史》诗
1、左思《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2、左思《咏史》诗的内容: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3、左思《咏史》诗的评价和影响
  锺嵘《诗品》卷一:“晋记室左思诗,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锺嵘《诗品》卷二:“宋征士陶潜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创成一体,垂式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