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短歌行 教案
【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
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2、诗题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可配乐歌唱。
三、诵读感知,读出“忧” 情
1、教师范读
譬pì 如 呦呦yōu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 越陌mò 度阡qiān 三匝zā
2、学生自由读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四言诗,两两相隔;
3、诗眼
明确:忧
4、齐诵,体味忧情
四、知人论世,为何而“忧”
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
(关键句,体味忧情)
教师总结:一忧人生短暂(人生之忧),二忧贤才难得(贤才之忧),三忧功业未就(天下之忧)
五、品味鉴赏,何以写“忧”
提问: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的?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
① 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人或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①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名句,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以周公自比,表明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六、迁移拓展
1、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小结: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
2、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曹操?
教学预设: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3、教师小结:
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七、课堂小结
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更要发愤图强,学好本领,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篇2:短歌行 教案
曹操
人才难求 用典,含蓄蕴藉
忧 功业未成 比兴,生动形象
人生苦短 反问,引人思考
篇3: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背诵本诗歌。
2.掌握《短歌行》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
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绪。
教学重点: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情绪。
教学难点:1.《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2.透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建安诗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就应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
以前我们还学过曹操的哪些诗歌?大家一齐来回顾一下吧。(《龟虽寿》《观沧海》《长歌行》)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师: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必须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