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看陈子昂的文学批评标准
郭慧中
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475001
摘要:陈子昂在中国文论史上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提出了“风骨”与“兴寄”这两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本文将分析他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所提出的“风骨”与“兴寄”这两条文学评价标准。
关键词: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风骨兴寄陈子昂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克庄
在《后村诗话》中高度赞美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一扫六代之纤弱”的创新精神,其友人卢臧也以“卓立千古,横制颓波”高度评价陈子昂在改变前朝诗歌绮靡风貌,开创唐代诗歌新风貌中所作出的的首创性贡献。金人元好问更是在《论诗绝句》中将陈子昂改革唐代诗风的功绩提到与范蠡平吴同样的高度,充分肯定其在诗歌革新中所作的“横制颓波”的伟大功绩。由此可见,陈子昂无疑是诗风从纤巧富丽到刚健明朗的转向中一个极为关键的风向标。促使陈子昂改革前朝不良诗风,将唐代诗歌引入盛大气魄的动力正是其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所提出的文学批评标准。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不过短短一百七十多字,但是却承载了陈子昂全部诗论之精髓。陈子昂在这篇小序中完成了对前朝文风的准确评价,并且简明扼要地提出两条诗歌的评价标准,即“风骨”和“兴寄”。
一、风骨在《修竹篇序》中,陈子昂明确地提出以风骨作为衡量文学的一条重要标准,具有提倡诗歌风格转向的重要意义。然而,在这篇文论中,陈子昂对风骨的具体标准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只是在评价东方虬的《咏孤桐篇》中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四句话描述了他所认为的具有风骨的作品所带给人的直观感受。然而,从他以风骨标准对前代诗文的轩轾中,我们依然可以窥探出陈子昂所谓的“风骨”的标准。
《修竹篇序》之伊始,一句“文章道弊五百年矣”就足以窥探出陈子昂复兴诗歌之道的强烈愿望。在陈子昂的观念中,诗歌自汉魏之后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到了齐梁年间诗歌更是呈现出“彩丽竞繁”的弊病。由此可见,陈子昂对前代诗歌的褒贬正是从风骨论诗这一角度出发的。
以风骨论诗渊源已久。刘勰在《文心雕龙》的《风骨》篇中首次对“风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具有风骨的文学性作品必定具有爽朗刚健的文风和显豁清明的情志。晋宋之际,尽管还有陶渊明等人笃意真古、高情千载的诗篇,但是魏晋时期像曹植那样“骨气奇高,情兼雅怨”的颇具风骨的诗歌已经屈指可数。晋代“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的兴起,就使得“建安风力尽矣”。在南朝这个骈体文学鼎盛的时代,诗人们普遍从辞藻的角度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因此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著称的汉魏风骨传统自然在晋宋断裂了。而到了齐梁之际,重视彩藻雕饰的风气不但没有转变,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沈约“四声八病”说以及永明体的兴起,使得齐梁之际的诗人们几乎将全部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对声律的追求上。可以说,齐梁以宫体诗为代表的柔靡缓弱的诗风几乎走向了魏晋风骨的对立面。从陈子昂对前代诗歌的评价中,表明其所提倡的风骨是一种与体貌华艳相对立的风格,具有爽朗峻健的特点。换而言之,陈子昂所追求的风骨在直观的形
式上表现为一种相对硬朗、有力度的语言风格,这与前代注重
雕饰而形成的柔靡之风有本质上的区别。
而在《修竹篇》序中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具体评价中,陈子昂的风骨标准更加鲜明。陈子昂首先称赞《咏孤桐篇》具有“骨气端翔”的特点。陈子昂以“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来说明风骨之表现不仅仅是外在语言形式的刚健爽朗,更是情动于中而形成的音与情相结合的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由
此可以看出,陈子昂所谓的风骨是形式与内容(具体言之则表现为“音”与“情”)有机融合的产物,情感的波澜起伏和思想感情的俊朗鲜明与文章的音节抑扬顿挫,光彩明朗皎洁共同构成了形式与内容上的完美结合,最后表现出金声玉振的优秀风貌。
二、兴寄
陈子昂的另一个诗歌评价标准是兴寄。他之所以强烈地批判齐梁诗歌,不仅是因为齐梁诗歌所呈现出的华艳轻靡的彩,更重要的是“兴寄都绝”,即诗歌中没有寄托作者深沉充实的感慨,使得诗歌沦为一种描摹的工具而没有自己内在的核心精神。
从诗经开始,比兴的手法就一直得到高度的重视。所谓的“兴”,就是托物于事的表现手法,描写的景物只是一种手段,其诗歌创作的真正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情思。从诗歌需有所感慨、有所寄托的角度来看,陈子昂批判齐梁宫体诗“兴寄都绝”的确能切中其弊。齐梁宫体诗以描摹闺中乐趣为主题,极尽雕琢之能事来刻画女子的体态、容貌,使得诗歌变为一幅精细的工笔画而毫无寄托,内容流于空洞。而陈子昂所推崇的建安诗篇中,虽然也有诸如曹植的《洛神赋》、《美女篇》等描绘美女的诗篇,但是建安作者多描写美女高洁的神态,展现他们一尘不染的高贵心灵,而不像齐梁宫体诗那般仅仅留恋于美女的外在容貌的肤浅描写。此外,更重要的是,曹植等人所写的美女只是一个象征,在佳人形象的背后隐藏着诗人高洁的情志,符合陈子昂所提倡的“兴寄”,因此他才会如此猛烈地批判南朝诗风,而对建安作者推崇备至,这是其遵循诗歌之比兴传统的一种表现。
另外,陈子昂的“兴寄”更是受到了时代因素的影响,加入了更多的博大气象。如其著名的诗篇《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开阔庞大的气象使得“兴寄”具有了强烈的时代因素,体现初唐时期社会欣欣向荣的情形在诗歌领域的反映。比起诗经中例如蒹葭、关雎等小巧的意象,陈子昂在诗歌中所展现的场景更为波澜壮阔,如其感遇第二十九首中的“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就是一幅十分开阔的场景。这种博大气势的加入可以说是后来盛唐气象的先声。
《修竹篇》中的“风骨”和“兴寄”这两条互为表里的文论主张,具有扭转前朝不良诗风,开启盛唐诗风的重要意义。从这一承前启后的意义上来说,其友人卢藏用所说的“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并不是一句夸张之词。
参考文献:
[1]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卷)[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P131
[2]王胜《试论陈子昂之“风骨”与“兴寄”》[J]潍坊学院学报2005(01)
[3]苏勇强,陈宇《陈子昂<;修竹篇序>新论》[]玉林师范学院学报(6)
神州文学
建安诗歌J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