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少年》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叮铃铃》
欣赏《嬉游曲》
快乐音乐【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模唱、听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形象,有感情的进行表达。
3.知识与技能
(1)能够完整地演唱歌曲《叮铃铃》。
(2)了解《嬉游曲》的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用亲切、活泼、愉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叮铃铃》,体会歌曲所展示的画面和流露的情感。
难点:了解作曲家莫扎特,学会欣赏弦乐四重奏作品。
【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材分析】
歌曲《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齐唱、合唱歌曲。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
弦乐四重奏《嬉游曲》是莫扎特《♭B大调弦乐四重奏嬉游曲》(作品137)的第三乐章,创作于1772年。
这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转。旋律活泼轻快,灵动的A主题是整个乐章的点睛之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片大大的草原上,小羊在漫步,它们一一的,有的在吃草,有的在喝水,还有的在一起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么一幅画面的歌曲,名字叫做《叮铃铃》。
二、课程新授
(一)学唱歌曲《叮铃铃》
1.学生齐读歌词,了解歌曲大意。(生动地刻画了侗族儿童在山上放羊的情境和童趣)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及速度特点。(亲切、活泼、愉快的;中等稍快的速度)
3.学生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的旋律。教师弹琴,学生用“la”学唱歌曲的旋律,把歌曲亲切、活泼、愉快的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
4.根据学生的学唱情况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前倚音的准确演唱。(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和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2)升记号的准确演唱。
“#”,类似于井字的符号。这个符号在音乐中,有属于它自己的名字,叫做升记号。通常标记在音符的左上方,表示该音要升高半音。教师弹琴让学生感受并唱好升记号。
(3)教师弹琴单独练习第二声部的旋律。
5.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按歌曲要求分声部演唱歌曲。
6.学生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羊来表现歌曲。
第12小节之前全班齐唱,唱到第10和第12小节时,按节奏摇动胸前的铃铛。第13至22小节学生分声部演唱的同时,模仿小羊绕成一个圆圈,进行表演唱。
(二)欣赏《嬉游曲》
1.初次聆听
思考:这首作品的形式是怎样?音乐应该分为几个段落?(管弦乐合奏;音乐应该分为三段,曲式结构A-B-A)
2.再次聆听,请同学用相同的动作来表示重复的乐段。
3.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主题旋律。考虑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主题旋律的曲谱,学生和老师一起视唱旋律。
(3)认识乐器,弦乐四重奏。
(5)教师请同学自主创编节奏型,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为乐曲进行多声部伴奏。(注意伴奏的节奏型一定要简单清晰,符合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6)全体学生一起合作演奏这部分的主旋律(口风琴演奏主旋律,其他打击乐器伴奏,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生共同交流、学习“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生平资料。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说莫扎特是音乐神童,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能被大家称为“音乐神
童”吗?(大家一起交流莫扎特的资料,学生介绍如有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欢快活泼的歌曲《叮铃铃》,欣赏了“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作品《嬉游曲》,美妙的音乐中充满着朝气与活力,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叮铃铃》的旋律中结束本节课。
《快乐的少年》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雏鹰之歌》
欣赏《缆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聆听自由奔放的意大利乐曲《缆车》,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快乐,丰富情感体验。
(2)学唱歌曲《雏鹰之歌》,感受跨世纪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分析、学唱歌曲,感受乐曲中表现的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3.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雏鹰之歌》。
(2)学会聆听、分析音乐,感受音乐所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用坚定、自信的情绪演唱歌曲《雏鹰之歌》。
难点: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准备】
钢琴、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材分析】
《雏鹰之歌》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曲调采用了新疆地区的民族音调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跨世纪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热情地表达了祖国的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着热切的心情。
管弦乐《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它来源于合唱曲,但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管乐和弦乐紧密的呼应,不但将人们来坐缆车的兴致刻画得淋满尽致,还将缆车滑行在钢索上的声音
描绘得惟妙惟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就在这样背景下创作了一首歌曲《雏鹰之歌》。
二、课程新授
(一)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1.初次聆听
思考: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请学生按顺序和节奏坚定、自信的朗读歌词。
3.再次聆听。认真看课本,注意书中的音乐符号,并思考这些特殊符号起到什么作用?
(1)认识下滑音记号;
(2)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泼诙谐。较多的下滑音记号,其作用是为了加重歌唱语气,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有力、坚定。
4.学唱歌曲
第一乐段: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越过高山,飞过丛林”。要唱出艰难的感觉,从而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学会曲调后,四个乐句分四个小组比赛演唱,比比哪组演唱的最自信。
第二乐段: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少年啊,少年啊”,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将“雏
鹰雏鹰”处唱弱,将“搏击着风云”处唱强,注意结束句演唱,表现出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热情。
5.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6.聆听范唱,注意前奏进入,并加上“X X”拍手伴奏。
7.合录音伴奏加拍手伴奏自己完成演唱。
(二)欣赏《缆车》
1.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做过缆车吗?请学生说说缆车是什么样子的?(用PPT播放一组缆车的图片,导入新课。)
2.教师简单的介绍乐曲《缆车》。
(《缆车》又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现代歌曲,它以乐观洒脱、粗犷热情的情绪和风格赢得人们的喜爱,流传于世界各地。歌曲表现了乘坐在登山缆车上的旅游者们欢乐兴奋的心情。)
3.聆听歌曲《缆车》
思考:歌曲中所演唱的“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是什么意思?
4.再次聆听歌曲《缆车》
教师:请同学们在歌曲出现“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时跟随音乐演唱,模拟缆车在钢索上发出的声音。
5.聆听管弦乐曲《缆车》
思考:从里面听出了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主要的乐器有:长笛、小提琴、大提琴,以及表现缆车快速滑行的乐器小提琴)
6.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风格,并用动作来表示乐曲中的力度变化,轻声哼唱旋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雏鹰之歌》正是现在的你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你们追求的方向!另外,一曲《缆车》又将我们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音乐是如此的奇妙,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