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孩子
班主任在家长工作中要尊重、理解、体谅的态度与家长共商家庭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家校沟通观念
(一)明确沟通交流中家长的角定位,倡导平等、尊重、合作、共赢
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的地位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在教育其子女方面,家长无疑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虚心听取家长的声音,有助于激发老师的教育灵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因此,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老师不应该高姿态、下命令,而是平等交流,保持谦虚的态度,多摆事实,讲道理,用道理来说服家长,而不是用老师的身份去压家长,造成难以真诚沟通,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了解家长的需求,正确把握家长的沟通心理,引发双向、互动、积极的沟通活动。
1、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位家长不愿意和学校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只是家长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不知该如何去做。只要老师给以明确的方向与方法,家长还是乐意去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2、家长希望孩子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家长迫切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各种信息,所以教师在约谈家长时,要做好充足准备,收集好孩子在学校的各种信息,让家长知道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同时还能获取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3、学会倾听,形成有效沟通。与家长交谈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家长的意见。在倾听时,及时给以回应,如适当地回应:“嗯”、“我明白”、“我理解”等,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关注,从而引发双向、互动、积极的沟通活动,达到有效的沟通。
二、用真心换真心,搭建沟通桥梁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只要老师是真心对待孩子,真心为孩子好,我相信家长肯定会支持老师,愿意与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所以,真心是家校有效沟通的桥梁。
(一)“换位”思考,让沟通更有效
家长与教师的角不一样,站的角度不同,对事情的看法就不同。教师是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上去处理学生问题的,而家长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问题。如果老师仅仅是站在自己
的角度去与家长沟通时,往往不能取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二)“趋同”心理,引起共鸣
利用“趋同”心理,也就是说服他人的时候,不要以讨论异见作为开始,要以强调,而且不断强调我们都是为相同的目标而努力,唯一的差异在于方法而非目的。当和家长沟通意见不统一或陷入僵局时,要用一定的策略进行说服,首先我们要用友善的态度去对待家长,其次可以利用“趋同”心理。另外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喜欢别人给他一个美名,俗话说“戴高帽”。如果他们没做到这一点,内心会朝此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