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
级学科
八年级科学
课型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记住大气压强的值;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推理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提高学生不断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逐步养成学生观察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重点:重点是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  讨论  归纳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电脑  电视  展台
软件:PPT 
教学设计思路
大气的压强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纪上册第二章的第三节的内容,今天所授内容是第一课时。在前面讲了大气的要素之一气温之后,这里要讲解大气的另一个要素:大气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要让让学生了解到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大气压很大,和大气压的测量、单位、数值大小学生。举生活中关于大气压的例子,让学生用大气压的知识来解释其原因。最后把大气压与液体的压强进行比较,得出影响大气压器的因素,从而让学生对压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案
引入:在16、17世纪时人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时人们挖的矿井深度可达30、40米,由于矿井中有水,所以需要把水抽出来,可是无论抽多长的时间都无法将水抽到30、40米的地面上。当时人们想是不是因为抽水机不够先进,于是努力的改进抽水机的功能,可是又发现无论如何改进抽水机,还是无法将水抽上来。当时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提出了他的猜想,是不是因为水面上方有大气压的原因呢?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大气是否有压强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以下几个实验。1.覆杯实验、
1将硬塑料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塑料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见什么现象?
2.牛奶盒变瘪实验
实验现象——喝完以后牛奶盒变形。变形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吸之前不变形的原因是盒内也有空气。
吸走饮料盒内的空气以后,外界的大气压强将饮料盒压扁。
3.瓶中取袋实验
将一只薄膜塑料袋放入广口瓶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近瓶壁。将袋口沿瓶口翻过来,用
橡皮筋紧紧扎在瓶口上(如图2-13)。试试看,你能否将塑料袋从瓶内拉出来,并解释实验现象。
通过这么多的实验,我们应该初步可以断定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
应用  1:解释杯中的饮料为什么能够通过吸管进入口中?
2:解释带有挂钩的吸盘为什么能牢牢地贴在瓷砖表面?
3: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会滴落下来?
师:介绍早在16世纪由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格里克就做了著名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生:用模型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结论:(1)大气压存在,(2)大气压很大   
思考: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如此困难,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结论: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引导过渡: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呢?
师:介绍大气压的两种测量工具的优缺点(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师:介绍托里拆怎样利用实验来测量大气压的数值
小结: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105帕。这个数值也称为标准大气压.
思考讨论:回到我们在上课刚开始时提出的深矿井无法将水抽到地面上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原因了吗?
师:介绍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学生:回答
师:点评说明(密度、温度、高度)
思考讨论:在起降的飞机里,人耳会有不舒适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思考讨论:根据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能否将图2-18所示的空盒气压计改造成高度计?如果可以,那么高度计的指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表示所在的高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活实例来引入科学问题,能在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三个实验活动能清楚反映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和归纳能力。
在认识了大气压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体现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理解与熟悉影响大气压大小的因素,并且培养学生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钟
8分钟
6分钟
6分钟
10分钟
6分钟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①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②大气压强很大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测量工具:    空盒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
单位:      百帕            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