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反思5篇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5篇
  《七律•长征》是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律·长征》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颈联、颔联诗句的意思。
  2、感受红军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解疑,释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七律·长征”。
  2、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课题(请几个学生读课题)。提醒学生读课题时注意:课题“七律”后有一个间隔号,要作适当的停顿。齐读课题。
  3、读题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指名回答)
  4、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5、过渡: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我想今天同学们的进步不仅在于依据课题质疑问难,更在于通过搜集材料解决了自己的疑惑。
  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期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回顾红军战士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诗思纵横,挥笔写下了一首气魄雄伟的壮丽诗篇,这就是《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长征的亲历者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
  二、初读,读顺诗文。
  1、引导学生听诗朗诵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诗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师引导学生同桌间合作读诗,并注意互相点评。
  4、指导学生读生词。
  课件出示: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
  5、把词语送到诗句中再读。
  6、齐读整首诗。
  三、再读,理解诗文。
  1、告诉学生,把诗读正确、通顺了是读诗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人常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请学生静心默读这首诗,出诗中哪一句能概括整首诗的意思。
  2、课件出示整首诗,随学生的回答把第一句变红(板书:远征难、只等闲)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句诗的意思。
  4、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经历的万水千山)
  5、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快速浏览课文,出山名和水名)
  6、学生交流(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7、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18座山,24条河。经历这么多的山水,诗人为什么只选这几座山、几条河呢?猜猜看。
  四、品读,读出诗情。
  (一)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师引: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集到五岭山和乌蒙山。自由地读读这一句诗,看看你从这句诗中的什么地方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山的艰难呢?
  2、出示“五岭”图,这就是一座连着一座山的五岭山。
  3、指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连绵不断、蜿蜒……)
  4、诗人用的是哪一个词?(逶迤)
  5、引导学生理解“逶迤”就是以上同学们交流的“连绵不断”的意思。告诉学生五岭的长度,让学生更深入理解“逶迤”的意思,体会翻越的“难”。
  6、出示“乌蒙”图,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乌蒙山。诗人用的又是哪一个词?
  7、结合乌蒙山的概况,让学生深入理解“磅礴”的意思,再次体会翻越的“难”。指导学生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并作简单评价。(课件出示: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8、再读上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五岭、乌蒙山的样子,换位体会翻越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其中的“难”。(引导学生说出“难”)
  9、引导学生想象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引导学生说出没有吃的、穿的、敌人的围追堵截……)
  10、在红军的眼里,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是怎样的?(师相机出示课件“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11、让学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12、让学生理解在红军的眼里,五岭只不过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手指板书“只等闲”),体会“只等闲”的含义。指导学生把“只等闲”的感觉读出来。
  13、引导学生画图感受逶迤的五岭与细小的波浪,磅礴的乌蒙与滚动的泥丸这种强烈对比,并再次读这句诗。(课件出示:“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变红)
  14、根据学生的回答,让生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并让学生反复品读该句。
  15、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是一无畏、乐观的战士,带着体会再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课件出示这句)
  (二)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让生读诗句。(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把“暖”、“寒”变成红,提问“暖”和“寒”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师过渡: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而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几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林弹雨同敌人展开了一场夺桥之战。(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
  4、让学生回答看过激烈战斗场面后心里的感想,指导学生意识到心里的感受就是“寒”的意思。
  5、反复引读:
  师引:这是浸染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生齐读。
  师引: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诗——生齐读。
  师引: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诗——生齐读。
  6、引导学生体会:1935年,红军来到了金沙江南岸,他们成功运用调虎离山之计,结果不费一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此时此刻,战士心里有怎样的感受。指明那种感受就是“暖”的意思。
  7、反复品读这句诗。(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别读)
  8、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任何困难,红军战士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再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课件出示这句)
  (三)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让学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让学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引导学生读出红军经历无数的艰险、只要翻过岷山后就迎来长征胜利,心里喜悦的感受。读出欣喜、高兴感觉。
  4、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反复读此句,读出红军喜悦的感受。(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
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引读:我想对着高山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我想对着江河说: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我想对着万水千山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总结,升华诗情。 长征 七律
  1、师引:长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长征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它让千山低首,万水颂歌。
  让学生全体起立,怀着崇敬的心情读这首诗。(课件出示整首诗)
  2、师引:长征壮举世人叹,长征精神永流传!让我们踏上长征之路,一同去感受红军战士的天地英雄气。(播放过雪山草地视频)
  3、师引:“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就是我们的红军战士,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敬礼!
  师升华诗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鼓励学生在人生的长征路上勇敢、无畏、乐观。
  师引:最后老师把的这句词送给大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课!
  六、作业
  搜集的其它诗词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