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七律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共2课时)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是在红军长征胜利和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的艺术风格,这就是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技巧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以多种途径去搜集长征的资料,课堂上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去感受体会,用搜集到的信息帮助理解,最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丸、崖、岷”3个生字,理解“逶迤、磅礴、
只等闲”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生初步认识、了解七言律诗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并会写“丸、崖、岷”3个生字,理解“逶
迤、磅礴、只等闲”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生初步认识、了解七言律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策略及资源:
1、教学策略:
讲授法、实践法、谈话交流、 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
2、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课件、工具书
一、导入
出示主席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
教师课件出示的简介。(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5课《七律.长征》(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七律吗?谁了解长征?接下来我们一一进行学习。
二、教学过程
(1)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每首限定八行,每行7个字,七律共五十六个字;
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要押韵;
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了解相关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故事?
(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教师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3)出示学习目标
(4)学生分小组自学生字词,教师随堂检测。
我会读:远征 、万水千山 、等闲、 逶迤 、磅礴 、 腾细浪 、岷山 、走泥丸(注:汇报时要解释重点词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形式多样: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
最后进行pk展示,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气势。胜出的小组
可以奖励加分。
(六)感悟远征难
同学们刚才表现的真棒。这首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腾跃五岭、急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7)集体朗读
(8)当堂检测
1、我会读:
逶迤 磅礴 腾细浪 岷山 云崖暖 走泥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