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是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展现了红军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面是对《七律·长征》写法的分析。
1.平仄格式:七律遵循严格的平仄格律,每句七个字,平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七律·长征》的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格式使得诗歌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
2.押韵:七律通常要求押韵,即每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押相同的韵。《七律·长征》中押韵的字有“难”“丸”“暖”“寒”“颜”,押的是平水韵中的“寒”韵。
3.对仗:律诗要求每两句之间对仗工整,即对应的字在词性、数量、意义上应相匹配。《七律·长征》中对仗工整,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红军”对“万水千山”“不怕”对“只等闲”,对仗严谨。
4.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五岭”“乌蒙”等,形象地描绘了长征途中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喻了长征的艰难险阻。
长征 七律
5.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扬,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对比,表达了红军将士们在极端环境下的英勇和坚韧。
6.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逶迤”和“腾细浪”都是对山势的夸张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7.结构布局: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首联总括全诗的主题,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长征途中的景象,尾联再次强调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七律·长征》的写法体现了律诗的严格规范和诗人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展现了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的宽广胸怀和深邃眼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