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叁照商务部2006年《中华老字号(ChineseHistoricalBrands)认定规范》的标准。老字号通常是指:有历史的经济实体.在某一领域有良好信誉的商号店铺。拥有自己的原创产品和服务。靠手工或以手工为主而发展起来的企业或商品品牌。
1990年商业部评定“华老字号”1600家。据统计。其历史超过329年眼具有代表性的成熟字号有20个左右。这20个老字号是国最长寿的品牌体。主要集中在医药。饮食、器物、文化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并分布于我国经济发达、交通方便、文化昌盛的中心型城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
老字号的文化空巢
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曾经说过,创立沃尔玛的最初灵感来自中国的一家古老商号(指瑞蚨祥)。但令人费解的是。曾经是外人灵感之源的中华老字号何以落到如今大部分步履维艰、惨淡经营的尴槛尬境地?学界商界普遍认为有两个主要的问题困扰着老字号一个是生存环境问题。一个是生存能力问题。生存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姑且不论;这里主要讨论老字号的生存能力问题。
1.传统文化边缘化
许多老字号店铺在房舍翻新上不惜工本,店堂装潢豪奢气派,陈列货品林林总总,故作深沉的假古董和金光夺目的匾幌虽然抢眼,但就在店家掂斤播两的同时,文化“空巢”却也露出了马脚,老字号赖以生存的文脉成了断线的风筝。众所周知的南京冠生园陈馅、金华毒火腿等恶性事件屡见于报端,实质上就是老字号文化危机释放的信号,或者说是文化”空巢”的必然结果。老字号如全聚徳、王一品、同仁堂等彪炳传统的“德”、”品”、“仁”等儒文化,而“名医坐堂”之类的药铺伪文化、“茶道”之类的茶庄商业秀则纯粹是商业噱头,这种掩耳盗铃的手法既违背了祖传训条,又抛弃了老字号的衣钵,显然是与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的。
2.企业文化贫困化
老字号守望着祖宗留下的丰厚基业,陶陶然自醉于深巷的酒香而不事吆喝,品牌维护长年不力,致使认知度逐年走低。以全聚德、恒源祥之类的老字号为例,其策划的媒体事件或公益活动多停留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层面,羞羞答答,,对于现代消费体而言,口碑效应并不理想,眼球轰击效应更是差强人意。老字号视觉识别系统(VI)的抱残守缺尤为显著,如全聚徳、吴良材等老店传递的视觉感受仍囿于祖传的楷书店招,对于国际通行的图形
识别、标准设计等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段几乎无动于衷。在某种程度上,老字号犹如身着长衫敝帚自珍的酸秀才,观念落伍、研发不足、产品老化、服务缺位、人才断层等企业文化的老态现象更是为人所诟病。随着老字号知识产权纠纷(如沪杭张小泉)、商标抢注官司(如真假吴良材、真假老大房)、突发危机事件(如冠生园事件)等不时进入舆论焦点,关于老字号企业文化“空巢”的话题显得愈益沉重。
老字号的文化内涵
老字号是城市市珍贵的文化遗产,老字号不经意间留下的足迹漫布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尘封的记忆因老字号而鲜活。城市的文脉因老字号而灵动。老字号的文化内涵撮其要陈说如下。
1、店铺字号蕴含的企业价值观
俗话说:“买卖买卖,一字成败。”这表明店铺取字名号事关重大。老字号的店铺字号往往蕴意丰满、雅致幽默、且多上口易记。同仁堂、全聚德、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等老铺子历数百年而弥新,字号本身的口碑效应可以说功不可没。清人朱彭寿《安乐康手室随笔》
搜集北京店铺使用的高频率吉祥字集为七律:“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庆美大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通过店铺名号,京城老字号将本企业的文化理念作了雅俗共赏的诠释:
第一,老字号商铺经营的项目皆与民生息息相关。六必居酱园(明中叶迄今400余年)得名的几个版本之一是,山西人赵氏三兄弟经营杂货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赵氏除了不卖茶其他都卖,因名“六必居”。便宜坊烤鸭铺(清咸丰五年1855)原名“便意坊”,经营烤鸭以味美价廉而闻名坊间,客户间便传称“便宜坊”,店主于是随俗更改字号。“王麻子”掌柜姓王,满脸麻子,初起经营刀剪杂货(清顺治八年1651),后更名“王麻子刀剪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专事收购、销售民间刀剪。王麻子刀剪铺的刻印,既担负了民生责任,又是对商业信誉的承诺。
尘封的记忆 第二。敬奉事业。内联升(清咸丰二1853年)原址在前门外大栅栏。赵廷创始办伊始就确定了目标市场:“若想赚大钱就要从坐轿人身上打主意,跟抬轿的再打算盘也摳不出一个元宝来”。于是起名“内联升”。“内”指朝廷(俗称大内),标榜朝靴专供的经营特;“联升”取意“平步青云连升三级”,以迎合官场功名利禄之诉求。内联升的经营定位准确、服务周到。
店内备有《履中备载》客户档案,记载重要官僚的靴鞋尺码,免去客户再度光顾时咨询之烦,可谓用心良苦。“奎元馆”原名“奎和馆”。因与杭州贡院比邻,铺子先是别出心裁地销售“三元面”一阳春面外加三个茶叶蛋,以“连中三元”和“三元及第”的口彩迎合应举学子的求吉心理,后索性改字号为“奎元馆”,奎谐音魁,用以招徕渴望成功而又忐忑不安的读书人光顾。可见店主已谙熟细分市场和文化营销之道。“胡庆余堂”开业初曾四请帐房,最终觅得洞明练达的余先生襄理事业,红顶商人胡雪岩以此为幸,取“”胡庆余”命名字号,披露了效“周公吐哺”敬业奉贤的心志。
第三,弘扬仁德。杨全仁始以贩售家禽谋生,后来盘下杂货铺"德聚全”另开挂炉铺。开张前经风水先生指点,颠倒字号为“全聚德”(清同治二年,1864),寓意仁德之聚。“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康熙十一年,,1672)1894年创号,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雅意,以光大民族文化瑰宝为己任。又如“王一品”笔庄(一品上乘)、/同仁堂(仁者爱人)、和记(调和鼎鼐)、广义昌(广施仁义)、老正兴(身正为范)等,莫不标榜博大精深的儒文化为企业品格。
第四,上0易记。张文卿摆茶叶摊起家,后盘下邻近烟铺扩张为“张玉元”茶庄(民国元
年1912),“玉”为玉茗,“元”为第一,合则为“张家上等茶叶”。再度扩充门店后易名“张一元”茶庄开张利市,寓意“一元复苏万象更新”。以口彩为店铺名最为常见,,如长春堂、永安堂、亨得利、老凤祥、东来顺、日升昌等。市面上最为上口易记的如狗不理、王麻子、烤肉宛、爆肚冯、果仁张等多以“品种+姓氏”的大俗字眼流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