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文章滲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童话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在低段和本单元《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己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这种理趣结合的科学童话,学生不一定很清晰。为了帮助学生既能了解科学童话的知识,又能感受童话的趣味性,需要引导
字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梳理旅行路线、关注人物的对话和提示语,感受红头和青头的人物形象,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为单元习作编写童话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3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嚼”。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掌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气,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进而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
能复述故事主要内容,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感知童话神奇的想象。
五、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讲授法,自主阅读法,合作交流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课上用)自主预习卡(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分享)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质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里旅行了呢?旅行时你的心情如何?大家旅行时心情都非常愉悦,但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段神奇惊险的旅行,那就是——《在牛肚子里旅行》。
师提问: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认读字词  调动感情
1.男女生对读生词,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
2.跟随老师,带着表情和动作读生词。
(三)图说故事  路线理序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位置,想一想,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加入表示顺序的关联词,用接龙方式复述红头的旅行路线。
2.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的句子,汇报展示。
(四)精读细悟  体会情感
男女生分角朗读。
1. 初入牛嘴。
(1)对比朗读“救命啊!救命啊!”和“救命啊!”,感受红头的着急害怕之情。
(2)感受动词“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感受青头的焦急之情,以及为救红头而奋不
顾身之义.
2.进入牛肚。
感受青头的沉着冷静和红头的绝望悲哀。
3.回到牛嘴。
感受红头逃出生天的喜悦和青头救出朋友的开心之情。
(五)科普乐园  认识反刍
介绍反刍的这段文字,和我们的文章相比有哪些区别?
(六)升华情感  感悟友谊
1. 训练表达,感悟友情。
请你用下面的句式写一写,假如你是红头,你有什么话对青头说呢?
如果不是你的      ,我不会     
2. 联想自然,深化认知。
我们为青头和红头之间深厚的友谊所感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友谊。出示图片。
(七)认识体裁  了解写法
这次惊险刺激的旅行中,蕴含着“反刍”这一科学知识,这种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童话就称为科学童话。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也学过不少这样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有动物,有植物,有自然现象还有世界。虽然他们都不是人,但是他们有喜怒哀乐,会说话会行动,这是哪种修辞手法?(拟人)
这些童话还有哪些共同点?(结合科学知识,发挥大胆合理的想象)
(八)总结收获
学完这篇科学童话,你有哪些收获呢?
(九)布置作业
1.向你的家人或朋友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2.续写童话。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头            红头
好朋友
着急            害怕
科学童话
冷静            绝望
开心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