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南中学东校 程静
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意义
古人云:“不学礼义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贯彻文明素养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理念更新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进步的需要。中华名族作为“礼仪之邦”,我们的祖辈秉承的是“百善孝为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礼仪道德教育,不懂感恩就不知敬重他人,不懂感恩就不会以礼待人。因此,作为礼仪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感恩教育也至关重要。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语文是最富人文性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社会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施
(一) 利用语文教材挖掘感恩教育素材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内容,只要注意挖掘,就可以把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材中能表现出来的“恩”是丰富多样的,有师生之恩、父母之恩、祖国、故土之恩、自然之恩等。
1. 父母之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吟》一诗就鲜明地把母亲对儿子的慈爱牵挂之心表现了出来。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语文教材中多角度地表现出来父母之恩,《秋天的怀念》里让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母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教儿子方法,鼓励儿子一步步战胜困难的父亲;《背影》中默默关爱儿子的年迈的步履蹒跚的父亲……
2. 祖国、故土之恩
祖国是具体可感的,它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的地大物博,而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雄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让我们感受祖国人民的劳动智慧,《执着的美丽》《两弹元勋“邓稼先”》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感恩父亲的古诗3. 自然之恩
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叶一木,明媚阳光,和煦春风都是馈赠给我们的礼物。她还以壮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襟,哺育我们的精神。《山川之美》中体现出祖国山川之壮美,《春》中描绘春景的迷人魅力,《壶口瀑布》中展现黄河的博大气势。
(二)运用多种策略、方法进行感恩教育
俗语说:“知恩图报”,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识恩、知恩。
1. 从文质兼美的文章里识恩
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包蕴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我们可以有意识的选择名人名家的感恩篇章,引导学生细细阅读,抓住重点词语反复研读、品味,再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知道感恩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拓展文本,讲些富有现实意义的感恩故事或当前社会的反面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其中,谈看法,说理由,教师加以总结评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生动有效,吸引力大,效果比较显著。
2. 利用榜样的力量知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时候家长、老师就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老师必须心怀一颗感恩之心,平日行动中做出感恩的表率。家长、老师的感恩行动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学生感受他人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3. 通过情感体验感恩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学生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
事件更深刻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的感性体验。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教师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 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大多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包含浓浓的人情味和人生哲理,适合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验恩情与深深的感激之情。在学生理解文体,懂得感什么恩,感谁的恩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段。通过有情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对父母的感恩,对祖国的感恩,对自然的感恩……
(2) 通过想象体验
想象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时,可以从教材中挖掘想象因素,利用重点词句,利用情节空白,利用标点符号,利用课文结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3) 通过感恩行动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知知恩、感恩,在此基础上,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表达心声和实际行动,把情感升华到施恩报恩的层面。
1) 引申联想,拓展思路,表达感情。
如《枣核》中的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作者的老同窗,在送别作者回国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面对离开多年的故国,他又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拓展教学:“中华名族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长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你想对别的国家的人说些什么?”
2) 感恩作业,化感恩于行动,加深体悟。
利用有特定意义的节日,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创设各种感恩情境,鼓励学生做孝心作业。如给父母端一杯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老师亲手做一次贺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地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让学生在施恩报恩中体会给予的快乐。让学生从感恩作业中学会关心父母、老师,关爱同学、朋友,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在语文教学中扎实
开展感恩教育,既教会了青少年对身心、学习和理想的高度负责,也教会了他们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三、进行感恩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同时要从正面引导,避免学生讲哥们义气而去为同学打架斗殴、伤人等,要让学生明白感恩行动不能给别人造成痛苦和伤害。
2.我们常说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并持一种讴歌的态度,这样就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孩子们的回报意识,作为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适时地进行引导,不能让学生觉得对父母的爱就应该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父母之爱虽无所求,但作为子女也要对父母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3.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是塑造灵魂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总而言之,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