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句式讲解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一、判断句: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 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此类判断句 (三句以上) (1) (2) (3)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这个时候)樱花之国是臣(为国家)效命的时候啊!
[练习] :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梁父即楚将项燕。 梁父即楚项燕吧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非死,则徙尔。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破灭(六个国家灭亡了),非兵不利(并不是兵器不锋利精良),战不善(作战不得法)(或:仗打的不好),弊在赂秦(弊病弊端在于贿赂
秦国)。
[练习]:列举我们学过的此类判断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并非是你的胳膊变长了,但是远处的人也能看到你招手。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二、被动句
常见类型: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常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所嘲笑
臣诚恐见欺于王 :我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于赵国
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有所准备就能控制别人,毫无准备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练习]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此类被动句。(见笑见教见谅见谕)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母家族都要被杀
举例3句此类型被动句: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由此而(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败亡,被天下耻笑。
为予从所得。 他的印章被他的属下们得到了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恐为操所先。 现在如果不赶快去,恐怕被曹操抢了先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从那时起,楚国日益削弱,数十年后,(楚国)最终被秦国消灭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向来爱惜人才,士卒大多是被他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被动句总结 :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 借助虚词表示被动的,,二是不借助虚词榜的拼音,只用动词的被动义来表示被动,又叫意念被动 句。
三、省略句 :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永州郊外有一种奇异的蛇,黑的底上有白的花纹,(它)碰过的草木全都枯死,(若)咬了人,就没有医治的方法。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自己高兴快乐,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哪个更好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可以烧了以后跑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脱下貂皮衣盖在学生身上,为他关上门”。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现在把钟磬放到水里,虽然再大风大浪也不能出声。
[练习]: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A又尝同席 读书的尝字意思 曾经 B宁读如故 “宁读如故”我的经历中的“如故”是 照旧的意思 故,原来的样子。 宁读如故:管宁像原先一样(专心)读书
2. 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那个人不是我的朋友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白了,早死。孔子哭得极度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 这样好学的弟子) ,学生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错误。他不幸去世了,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尽白,蚤死 通 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 翻译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四、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 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A、‚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
B、 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
C、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还不能建立王业的,从来没有过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
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
吾孰与徐公美? 我和徐公比,谁更美?
沛公安在? 沛公在什么地方?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微创业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怨气,以秋天为期(我等你)。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例: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成语)
惟余 《冯婉贞》
【句式】余,指我;瞻,看的意思,做谓语动词。原语序应是看我的马头,也就是将宾语“马头”提前了,是一个宾语前置句。
【翻译】“看着我马头的方向(来决定进退)”
【意义】“唯余”也就是说看我的意思来行事,追随我就可以。
惟你是问 只问你
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怀孕有什么征兆李怿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餐也许会吃掉一石粟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的介词短语。 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正确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
[练习]
(一)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何由知吾可也?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