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
2.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雨霖铃 柳永
3. 西晋·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此百尺条。世蹑高位,英俊沉下。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 东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已忘言。
5.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 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凝愁。
7. 南宋·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揾英雄泪!
8. 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9.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然中开。青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0. 北宋·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白云回望合,青入看无。
分野中变,阴晴众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夫。
11.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来天地,玉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2. 北宋·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谁堪伯仲间!
13. 唐·卢纶《塞下曲》
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14. 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5. 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6. 北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年,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7. 北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江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
18. 北宋·周邦彦《苏幕遮》
  沉香,消暑。鸟雀呼晴,侵晓窥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轻舟,梦入芙蓉
19. 宋·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0. 元·马致远《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21. 元·张养浩《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2. 唐·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师而从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师而从之。吾师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圣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