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知识点
《望岳》(杜甫)(唐代)
首联岱……未了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没有尽头。赏析:以设问统领下文,写惊叹仰慕之情,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烘托泰山高耸入云,蕴含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未了:不尽。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颔联造化……昏晓译文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给了它,山南山北的天分成明暗两部分。赏析:“造……秀”,表现泰山景神奇秀丽的特点。“”:集中、汇聚。用字精当,言简义丰,极富神韵。拟人,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拟人,用字精当,炼得极好,用词精准,言简义丰,极富神韵,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利剑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分割成明暗两部分,形成不同的景观的样子,从侧面表现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高耸陡峭、挺拔险峻、高大雄伟的特点。该联虚实结合,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颈联荡胸……归鸟译文望着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目送归鸟入巢,眼眶几乎睁裂。
赏析“荡胸……归鸟”,写细望,夸张,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泰山迷人景的陶醉,表现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生”“入”: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尾联会当……山小译文一定要等上泰山的最高峰,放眼望去,所有的山就显得矮小了。
赏析“会当……山小”,写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再次突出泰山高峻,表现诗人广阔的心胸和非凡的气魄,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壮志情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会当:一定要、终要:升、登,用词精准,言简义丰,它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矮小,对比衬托,它不仅从侧面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豪情壮志。
主题和写特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和神奇秀丽的景,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问答题
1.描绘“造化……昏晓”画面。答: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2.谈谈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答: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其深刻含义: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富含哲理,其寓意: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站得高看得远
3.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示例: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示例:虚实相生,“造……秀”虚写,“阴……晓”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示例: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会……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以及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豪情壮志。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答: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5.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结合具体诗句简答。
答: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大;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选择题望岳译文
1.对该诗理解不恰当的项是(D)
A诗每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该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解析: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B)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理解错误的项是(D)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4.下面分析错误项是(B)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项是(D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早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自近而远”应是“自远而近”)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
激荡和眼界的空阔。D.诗歌着力描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7.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