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教案(6篇)
杜甫《望岳》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
    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
    a、重点字词的含义;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
    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幻灯1)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诗歌是观照诗人情感的一面镜子。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名珠,好多诗人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看下面这句话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
    二、作者并背景介绍
    1.说说你印象中的杜甫
    师补充要点(幻灯3)
    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板书课题,并释题)
    “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
    2.《望岳》写于唐开元盛世时期,诗人二十四五岁,正值青年时期。
    三、初步朗读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句式特点为“二二一”或“二一二”)
    2、自由读、指名读、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分组讨论)
    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3、释句。
    五、深入研读
    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幻灯7想一想)
    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3、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导概括并板书: 首联: 远望 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颔联: 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颈联: 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尾联: 不畏艰难 俯视一切
    六、名句赏析
    有人说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你不细细的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的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例如这两个字:(幻灯8品一品)
    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什么?
    2、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妙用。
    七、中考链接
    我们学生学习古诗除了可以陶冶情操外,还要能直面最后的中考,下面看看有关这首诗的中考赏析题。
    八、背诵竞赛。
    九、教师小结。
    十、作业:
望 岳 篇二
    课题望    岳授课教师李彬学校:六十一中学授课时间:2006、11、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而介绍杜甫,引入本节教学教师深情导入学生感受体验吸引学生兴趣二、了解杜甫及相关知识介绍杜甫欣赏泰山风光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播放《泰山》相关视频学生介绍杜甫。学生欣赏初步了解杜甫,初步感受了解泰山的美。三、朗读中感知形象美朗读课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诵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听读、自由朗读、指名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四、合作中感受景美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相互质疑解答。合作探究: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教师巡视,点拨指正。教师启发、深入指导。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力求有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赏析中品味语言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六:迁移练习按要求默写1.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峻的句子。2.杜甫在《望岳》中用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3.赏析诗歌相关内容教师出示试题内容,适时启发、指正。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七、小结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八、作业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望岳》。选做题:1.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100-200)字2.搜集杜甫的相关诗句体会其情感九、课后反思
望 岳 篇三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读通诗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基本弄清诗歌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书上附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二。想像意境,体会感悟。
    1.在学生初步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句来想像诗中的意境。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与诗中哪些句子相映照,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通过吟诵加以感悟。
    3.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在学生体会感悟的基础上一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三。作业
    1.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2.让学生体会、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公开课教案 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幻灯片,有关泰山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作为一首古诗,在形式上有它特有的规律,在朗读方面,要在理解诗句意思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情感来进行朗读,读时注意诗的节奏的变化,要读出诗的韵味。
    参考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一、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注释的内容,从整体上感悟诗句的意思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资料,来感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
望岳译文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