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1、判断句式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没有信号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5、介词结构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6、省略
    1)主语省略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五一节日祝福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竭。(《曹刿论战》)
    3)宾语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屠惧,投(之)以骨。(《狼》)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7、被动句
    1)“……于……”式。例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见……”式。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于……”式。例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为……”式。例如: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所……”式。例如: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本纪》)
    8、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
    文言固定格式“(其)…之谓也/矣/乎”
    文言固定格式“…(有)无…以…”
    文言固定格式――“得无…乎”
    文言固定格式讲座:“孰”与“…孰与…”
    文言固定格式――“有…者”
    文言固定格式――“与其…孰若/岂若…”
    文言固定格式“…有(无)所…”
    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不亦……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不是……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但(惟)……耳:只不过……罢了。如: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何(奚)以……为:反问语气,相当于“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着……呢”。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疑问的句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拿……怎么样”“对……怎么样”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与其……孰若……:表选择,可译为“与其……不如……”或“与其……哪比得上……”。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 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德国留学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千人所指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悉尼大学怎么样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洛杉矶之战影评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