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古诗(通用15篇)
关于读书的古诗1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关于读书的古诗2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于谦,这个中国历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无意为诗,而又成为卓然自立的诗人,这与他的勤奋读书不无关系。这首七律从多方面写出了读书的乐趣。
吟咏读书的诗作,在古典文学中每见。但若借助于联想,自然流露真情,去激发读者的想象和美感,给人以启迪和鼓舞,这就需要诗人另辟蹊径。善读书者对书总有缘分,诗的首联就从这里落笔。但诗人写法奇特,他不是借助于铺排和渲染,而是把书卷比作“多情”的故交。“晨昏忧乐每相亲”,一个“每”字,极力写出与书须臾不可离的深厚缘分,朝朝夕夕,寝食起卧,相伴相随,忧乐与共。那怕是:赋诗畅饮,弹琴论政,对床夜话,倾吐真情,总是如此。这里以“多情”与“相亲”,赋予书卷人格化,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笔势活泼而多趣,把诗题具体、形象化了。
中间两联,具体铺叙与“书卷”“相亲”。诗人感受奇特,与一般人习常的体会和感受不同,而是向深处挖掘,从思想、精神诸方面,进行艺术概括,赋予新意。先用夸张的手法以一眼“直下”三千字,说读书速度之快,兴趣之浓。以胸中无尘,形容诗人全副心神沉入书海,以此淘滤心志,净化灵魂,道出了诗人书山攀登中的深切体会,非个中人难以道此。这是诗人胸襟的袒露。诗人常称:“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无题》),“冰霜历尽心不移”(《北风
吹》)。这种人格的追求,正是古代文化长期涵养的结果。在表达方式上,诗人极力避开抽象的概括,采用形象描述的手法,给读者展示出一幅高度浓缩的画面,令人咀嚼玩味。“活水”句化用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诗意,对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境界,作了生动描述。这里前后两句,互为因果,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读书,才能不断地汲取源头活水,而光景日新的境界,只属于那些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有志之士。诗人笔下的“书卷”,犹如汩汩“活水源流”,喷涌不止,翻滚不息,随处流淌,任你汲取,给人力量,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诗人笔下的“书卷”,又犹如轻拂的东风,使花红柳绿,风景日新。这两句含有哲理意味的诗句,丰富了诗的内涵。
末联笔势轻转,对“金鞍玉勒寻芳客”者,微加嘲讽。在他看来,服饰华贵的`纨袴公子,衣冠楚楚,内心空虚,整日寻花问柳,留连光景,无所事事,哪能领略诗人书房情趣。反衬出诗人求知欲望的强烈,与首句的“相亲”遥相呼应。
本作由“观书”而生发,但诗人笔势并未停留在手不释卷、废寝忘餐之类的泛泛叙述上。而是纵横诗笔,发挥奇想,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诸手法,将自己与书卷“相亲”之情缕缕道出,真实地记述了其读书过程中的种种心态,写来激情微露,形神俱出,使抽象的内在感情具体化,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创作个性。
关于读书的古诗3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为教育儿子子聿而写的一首短诗。它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是读书学习的经验总结,因而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诗的前两句讲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他们不偷懒,不懈怠,用上了全副心血与精力,从少壮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刻苦研读,下足了工夫,所以到老年时在学业上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离开了踏踏实实的潜心追求,离开了青年时代的日积月累的努力,要想得到成功是不可能的。在这里,诗人指出了“少壮工夫”的重要。正如俗语所说:“补漏趁天晴,学习趁年
轻。”珍惜青春年华,打好学业基础,以求老来有成,这是古人做学问的一条宝贵经验,它对人们有着普遍的教育意义。
关于读书的诗歌 诗的后两句是讲学习的另一种重要规律,就是学习和实践的关系。虽然书本的知识是重要的,必需认真学习掌握。但是光从书本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诗人切身感受之后对晚辈提出的谆谆告诫。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只能得到一些肤浅和皮毛的'东西;要求“深”求“实”,获取全面的有用的知识,还要亲身去做,只有得到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深化,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绝知此事要躬行”,诗的结句果断有力,不容含糊。诗人以决绝的语气强调了“躬行”的重要,这无疑是指导青年读书的正确途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