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广为流传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文虽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但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13首古诗,在学习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也积累了不少俗语、谚语和古诗。对于文言文这种言简义丰的语言形式并不十分陌生。再者,本篇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击”就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有助于消除其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同时,借助文中的注释、插图理解文言文,也是以往理解古诗的方法的再运用。基于此,学习本文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文言文,读懂故事意思,借助注释等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从而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 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司马光砸缸”情境图,引出故事提问: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个故事?(预设:司马光砸缸)看来司马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司马光砸缸》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司马光)师板书课题,强调“司”的写法。司马是姓,光是名,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
(二)初识特点
1、提问:同学们,老师在课件中展示了两种文体,这两种文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同学们知道右边的文体叫什么吗?
(预设:右边的文体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右边的文体是文言文。)
2、揭示文体: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我国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其实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一、二年级都读到过,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3、故事还是这个故事,表达形式却不一样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言文《司马光》,感受不一样的语言魅力。
4、同学们看到圈起来的注释吗?注释是读懂文言文的重要“宝器”,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拼音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文中拼音读懂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在小组内讨论、复读。
请君入瓮的意思(三)读通故事
1、正音,同时教授文言文学习方法。
(1)出示句子“一儿登瓮”,生字“瓮”标红,谁有自信读好这个字?
①指名学生读,分组读。
②同学们请看这幅动图,可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③生:看完这幅图,我知道“一儿登瓮”的意思就是一个小孩爬到瓮上面去。
④同学们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没有问题,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⑤同学们看到右边这幅图,这就是瓮,瓮是肚大口小的陶器。对了,在书上呀,有着关于“瓮”的注释,在学习小古文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借助注释的方法去理解。不仅如此,书上也有关于“瓮”的图片,谁能在课本上到这只“大水瓮”,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借助图片的方式去理解小古文中的字词。同学们知道哪些含有瓮的成语吗?
(明确)瓮中之鳖、瓮中捉鳖、请君入瓮。
⑥同学们,我们明白了登瓮”的意思就是一个小孩爬到瓮上面去,那么以此类推,“击瓮”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明确)观察插图及前面所学,我们可以明白,“击瓮”就是将瓮砸破的意思。
(2)课件出示句子“足跌没水中”。
①这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在哪里?谁到了?(明确:跌)
②讲解生字“跌”:从这个字的构成,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字由“足和失”构成,反过来就是“失足”,同学们,失足是什么意思?是啊,这个孩子不小心跌倒了,这就是一个动作。
(3)本文的主人公是“司马光”,文中的哪个字指的就是司马光?(明确:光)除了司马光,文中还有哪些人?默读一遍,圈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明确:文中的人物有:儿、一儿、众、光、儿)同学们都圈出来了吗?
(4)过渡:字音读准了,人物也明确了,但是呀,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还要读好停顿。
你们看,朗读停顿也是有规律的,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就能朗读好文言文。老师还给大家了一个小帮手,它就是“停顿线”。
①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谁来一这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两个词语。(持石/击瓮),根据老师划出的停顿线,朗读这句话。
②同学们,看到这个句子“足跌没水中”,试着划出停顿线。
课件出示(足跌/没/水中。)你们划正确了吗?
③课文中的停顿线已经全部划好了,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小古文。
(四)读懂故事
过渡:读好了停顿,但是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我们还需要深入学习。同学们有信心读懂这篇文言文吗?老师有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读懂文言文,大家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小技巧:默读课文,试着借注释,看插图等方式读懂故事。
同学们,尝试用这种方法读懂故事,并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面对落水的孩子,众孩与司马光各是怎么做的?
1.学习故事的起因
课件出示句子(儿戏于庭),标红生字“戏”,同学们,你们知道“戏”是什么意思吗?注释里面没有解释这个字,我们要怎么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呢?
(预设:组词理解)
(1)谁来结合文中描绘的画面来给这三个字组组词?(、戏、庭)那么连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句子,谁来说一说可以组成什么句子?
小结:是的,通过组词,我们可以理解小古文中一些字词的意思。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作“组词法”。文言文真有趣,很多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差不多,组组词我们就理解啦!
(2)小朋友们在庭院里嬉戏用古文来说就是“儿戏于庭”,那么小朋友们在庭院里跳舞就是“儿舞于庭”,在庭院里唱歌就是“儿歌于庭”。
(3)是呀,这孩子们在庭院里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尽情地嬉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心)那么你能用开心的语气读一读课文的这句话吗?
(4)可是,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什么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