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炫耀/绚丽称职/称重骗子/遍体鳞伤
B.御聘/卸车袍子/逃跑和面/随声附和
C.头衔/街道闪烁/硕果港湾/万人空巷
D.疲倦/卷尺枯藤/腾飞震响/振奋人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寂寞篷勃澄澈眉开眼笑
B.绵延踪迹泥谭神通广大
C.镀金航线缥缈莽莽榛榛
D.妥当勋章滑稽零机一动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B.悬疑惊悚题材网络电影《绝命少妇》上线后就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觉,影片中的惊魂一幕令人骇人听闻。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4.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B.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参加中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C.作家莫言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将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融入小说创作并取得杰出成就,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D.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5.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6.名著阅读。《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次劫难?请简要叙述最后一次劫难。(3分)
7.按要求默写。(6分)
(1)远远的街灯明了,。天上的明星现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4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诗中“僵”“孤”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2分)
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愿望?(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10分)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亡:身亡所寄亡羊补牢
B.晓:因往晓之晓之以情
C.若:若躇步跐蹈未若柳絮因风起
D.舍: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2.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皇帝的新装(节选)》,完成13-15题。(9分)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
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
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
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
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我的七个女神小说免费阅读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儿,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彩是不是
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
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这些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
也就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他们说这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
西全装进了腰包,连一根线也没有放到织布机上去。不过他们还是照常继续在空机架上工作。
过了不久,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看要多久布才可以织好。这
位官员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大臣好: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
也看不出来。
“你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他们指着,描述着一些美丽的花纹——事实上它们并不存在。
“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因此他就把他完全没有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对他们保证说,他
对这些美丽的彩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
1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两个“可怜”的意思。(4分)
(1)“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
(2)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
14.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出老大臣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15.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为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6-19题。(12分)
童年的油灯
董国宾
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直钻进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
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山村的夜静止了一般,除了几声犬吠,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其实也不对,错
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最欢的,还有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亮光的小油灯。小油灯抖动着小火苗,让
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
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
快乐而有趣。母亲总这样对我说:“快去写作业,等完成了作业,娘给你做一个好玩的纸飞机。”
母亲的话让我饶有兴致地拿来书包,把小油灯移到小方桌上,趴在那里就去写作业。大我几岁,要懂事一些,她也凑过来与我一块写作业,还会瞅一眼母亲,煞有介事地说:“今天弟弟字写得特
工整,比我写得好看多了。”我和低头做功课,都不敢大声喘气,怕一不留神把小油灯给吹灭了,屋子就黑作一团。可很多次,小油灯如豆的小火苗,还是被我不小心吹灭了。我和抢着去
火柴,像蒙上眼睛在瞎抓。
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写完作业的日子最快乐。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A】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玩翻绳,答应得特爽快。她随手拿来一段长短适
中的细绳圈,用左手的拇指、小指和右手的小手指挂住绳子,再将左手中的绳子旋转挂在右手小指上。然后用食指挑起小指内侧的绳,用中指相互勾中指和无名指上的绳子,小指勾拇指内侧的绳。
最后将食指放在这个绳套中,松开拇指,食指向外挑,绳圈竟变成蝴蝶状,真像一个展翅欲飞的小
蝴蝶。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高兴得一抬脚就蹦
起来。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快乐如鱼。
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尽管繁琐,但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就把油灯移到
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
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
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B】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的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化的糖块拉至银白,闪亮亮的。我迫
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儿一点儿地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
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往昔的岁月,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在过去的简朴
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选自《思维与智慧》)
16.文章主要回忆了童年油灯下的哪几件事?(3分)
17.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8.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A】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从描写的角度)
(2)【B】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从词语
运用的角度)
19.文章以“童年的油灯”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1分)
冬夜编筐
安宁
冬天,村里的女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着编席子,父亲则将腊条娴熟地掌控在双手之中。
房间里因此变得拥挤起来。就连我写作业,都没了阵地,只能搬到昏暗的卧室里,打开电灯,或者点上蜡烛,奋笔疾书。透过房间的窗户,我可以看到父亲的影子,落在墙壁上。那影子夹杂在舞动的腊条之中,虽然瘦削,却有不怒而威的力量感。我觉得父亲即便是老了,也一定像粗壮的腊条一样,嗖地一声抽下去,就在水泥地上留下一条深深的印记。
很明显,有些腊条在灯下的堂屋里施展不开手脚了,于是它们时而碰到了灯泡,让满屋子都是飞旋的人影;时而落在水缸的沿壁上,发出清脆又寂寥的响声;时而将绳条上的毛巾,给扯了下来,又甩到了洗脸盆里。父亲尽力地收拢它们的“手脚”,但无奈腊条太长,而房间又太小,总也无法使它们驯服。母亲大约也觉得自己碍事儿,收拾完家务后,就悄无声息地躲到隔壁房间里去做针线活。于是,整个堂屋的灯下,就只剩了父亲一个人。他会打开收音机,听单田芳的评书,一场听完了,一个驮筐,也就编完了三分之一。母亲这时候才走出来,收拾父亲折腾出的满地狼藉。我侧耳倾听,院子里静悄悄的,夜笼罩了日间所有的喧哗。干冷的天气里,一切都被冻住了,并泛着惨白的霜。只有父亲的咳嗽声,一下下地撞击着夜的边缘。
冬季漫长无边,母亲自然也不会闲着,几乎每天,她都会帮父亲用特制的劈腊条的工具,将一根腊条,从根部劈成两根或者三根。新劈开的腊条,泛着新鲜的白的光泽,似乎还能看到它们在田地里栉风沐雨的生机姿态。父亲总会将劈开的腊条和无需劈开的,合理地编进篓筐里去,让成品看起来彩丰富又不凌乱。每根腊条的根部,都会被削尖,方便插入士兵一样排好方队的其他腊条的队伍里去。母亲做起这些来,俨然是父亲最好的学徒工,熟练到无需父亲开口,就能完成他所有的要求,知道今天要编的驮筐或者粪箕子,大概需要多少根腊条,其中有多少是粗的,可以用来打底或者作为“顶梁柱”,又有多少,是血管一样细细游走在驮筐的身体里的。因此他们一个编筐,一个修剪,配合得非常默契;平日经常争吵的两个人,唯独在这件事上,从未有过矛盾。父亲将编筐当成艺术品一样去打理,母亲也恰好将
其看成织毛衣或者纳鞋底一样的细活儿,所以基于同样的态度,两个人便有了“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同心协力的作战姿态。
这看上去颇有些动人的姿态,让我在冬天会觉得日子不那么难熬。甚至有时听见父母轻声絮叨着的家长里短,炖着白豆腐的锅里,发出的咕咚咕咚的响声,或者母亲帮父亲用力扳着腊条时,喉咙里发出的轻微的使劲的声音时,我的心里,会暖暖的,有一簇小火慢慢燃烧起来。那一刻,我完全原谅了父亲拿着一根腊条,将我和鸡鸭一样追得满院飞跑时的暴躁。我的脸微微发烫,好像炉火太旺了,窗外是静寂无人的冰天雪地,而房间里的一切,就像被燃烧到近乎透明的煤块烤好的馒头,一口咬下去,酥脆松软,不由得,欢天喜地起来。
至于那年的夏天,困顿生活中,母亲多少次抓起笤帚,砸中了父亲的头,父亲又多少次操起凌厉的腊条,朝母亲抽去;而我,又如何在他们争吵中,惊恐地逃出家门,像一根倔强的腊条,一声不吭地躲进夜笼罩的旷野里,则统统被我忘记。
20.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1.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