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心理研究:2013-5-11 22:10:0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09级人力2班课题名称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心理研究——以华侨大学为例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体,处在学生时代的终结又即将步入社会的断层带。他们承载着社会、家长、以及自身的高期望、高要求,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强,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有些脱离实际。一方面,相对于安逸的校园环境而言,社会生活将更加绚丽,同时也更加复杂,要适应这样的环境,对毫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新的挑战。另一方面,让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如同小学生般的他们马上挑起养活自己独自生存的重任更是雪上加霜,使原本不太成熟的大学生更加焦虑、不安。再加上社会的残酷竞争,就业困难,人才供求的不平衡和就业市场的分割等因素,都给大学生的就业观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常常会感到紧张、恐惧、产生心理冲突、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因此,对他们进行毕业前的心理调整,对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就业选择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更是当代大学毕业生最后的一大课题。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各高校也把学生就业率视为关系自身生存的大问题和发展的指标,被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 2009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611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人、性格等方面分析了个体自身的特征对择业行为
大学生就业论文的影响。总体看来,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2.2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研究胡卸红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中指
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文嘉的《梦想与现实:广东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理性选择》中提到:提高大学生就业需要社会各利益相关方统筹规划,积极介入。政府应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
途径;高校应加强就业能力教育,照顾多元化就业需求;共青团组织尽力维护大学生就业过程的合法权益。从不同时期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因素也在不断改变,从过去单纯看重工资、福利等物质奖励到现在综合关注个人职业发展、晋升机会、工作稳定性、工作舒适环境与物质利益并重,从而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观念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教育与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非常重要的。3、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和成果形式:3.1概念界定3.1.1 就业按照我国就业政策的规定只要是劳动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种合法的社会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或劳动收入就是就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就业进行界定:达到一定的年龄;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有固定的劳动时间。3.1.2 择业观择业观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在择业行为中, 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并作出选择与追求。3.1.3 大学生就业心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活动的基本观点是: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
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和科学规定。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特指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有的学者认为,“指大学生在思考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之中”。笔者参考上述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就是以就业为目标,在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用人单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传递、发展为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心理、情绪心理和学习心理。3.2大学生就
业的心理特征 3.2.1 良好的心理特征 3.2.1.1 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 3.2.1.2 不断学习上进的心态 3.2.1.3 看重事业的发展,关注前景的心态 3.2.2 不良的心理特征3.2.2.1 悲观心理3.2.2.2 焦虑心理3.2.2.3 从众心理3.2.2.4 精英心理3.2.2.5 不满心理3.2.2.6 投机心理3.2.2.7 理想化心理3.2.2.8 攀比心理
3.2.2.9 自负心理3.3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分析 3.3.1 客观因素 3.3.1.1 社会因素3.3.1.2 家庭因素3.3.1.3
学校因素3.3.1.4 用人单位因素 3.3.2 主观因素 3.3.2.1 地域选择符合自身能力 3.3.2.2 工作时间要求更加集中大学生就业观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的时期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不同。从以前单纯的关注工资、福利等物质条件到如今以工作的稳定性、自身的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因素与物质条件并重。可见大学生就业观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3.3.2.1 地域选择符合自身能力前些年,沿海大城市作为大学毕业生的首选之地,成为雄逐鹿的地方。如今,大学生也更加理性、符合实际,将地域选择与自己的能
力相匹配。笔者通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三要素将大学毕业生分为三类人,下部分会详细介绍分类依据,第一类,优秀人才;第二类,普通毕业生;第三类,合格毕业生。对于这三类人来说,就业地的选择是不同的,第一类毕业生绝大部分选择沿海大城市就业,第二类绝大部分选择回到生源地靠亲人或自己一份工作,第三类属于能力一般又没有父母可依靠的大部分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判断三要素,学习能力通过班级排名来考核,沟通能力通过是否担任过学生会干部,组织能力通过是否担任过活动或者项目负责人。全部符合则为优秀,符合成绩优秀和另外其中一项为普通毕业生,三项全无为合格毕业生。3.3.2.2 工作时间要求更加集中中国的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五天制,大学生二十年来读书、学习都是五天。但是现在许多民企都要求员工加班或者六天工作制,这对适应了二十年来一直都是五天工作制的大学生来说非常不习惯。周末上班如同学生时代补课一样,让人痛苦,心情烦躁,
导致效率低下,影响工作积极性。所以,大学毕业生更加关注工作时间。笔者通过三个问题来判断大学生对工作时间的敏感程度。第一,大学生有无工作或者实习经历;第二,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但是六天工作制你是否会接受;第三,你是否赞成晚上加班而周末休息。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