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成语的诗句【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55-01
一、课堂教学设计基础
(一)教材分析
我所选择的教材是教育部最新修订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我所选择的授课篇目是将教材中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景物赏析与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相结合的《互联网+微写作》,《古代诗歌四首》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堂古诗阅读课,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也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堂写作指导课。
(二)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学生是宁波市鄞州区某重点中学初一某班学生,该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学习条件较好,与普通中学的初一学生相比有着一定优势。在语文学科上,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很大区别,比如有的男同学数学成绩很好,在年级名列前茅,但对语文学习明显缺乏兴趣。而与之相反,有的女同学十分热爱语文,喜欢读课外读物,通过积累了丰富的文本体验产生了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对于这种现象我秉承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学生,而是因人而异。力求引导学生在其原有的起点上有所进步。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虽然学生升入初一阶段已经有两个星期,学习了四篇课文,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文本体验,积累了一定的文本经验,但这些文本经验仍旧无法填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空缺。基于这种学情,我认为要求学生一下子完成教材中的写作实践(完成500字作文)是有难度的。为此,我认为可以采用当堂的微写作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短短40分钟时间里,即要带领学生完成写作素材积累,又要引导学生当堂完成微写作,同时还要预留出学生相互交流评价修改的时间,是很困难的。既是能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
为此,我认为写作应该是与阅读相结合的,应该“以读导写”,为此我选择了带领学生对《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篇古人的微写作进行二次阅读,在二次阅读的基础上再次创作。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我采取了“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并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作业单,如下:
同学们,开学已经有两个星期了,你对你的初中生活还满意吗?张老师发现大家已经适应了新的校园,融入到了新的班集体,并且结交到了许多新朋友,对于这些新的变化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愿意将这些感想记录下来吗?你记录的过程就是一种写作。明天张老师将与大家一起迎接初中阶段语文的第一堂写作课。是不是有点小紧张呢~
而在明天的语文课堂上,张老师会带领大家针对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古代诗歌四首》中学过的景物进行微写作。那么什么是微写作呢?请大家阅读材料一:“微写作”对中学作文的影响。阅读完材料一后在摘记本上完成任务一:你认为什么是微写作。
在对微写作有了一定认识后,请大家不参照任何资料,完成任务二:从第四篇课文《古代诗歌四首》中选取三种景物写在摘记本上。如:选取《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在选取完三种景物后,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三:自行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
出与选取景物相关的成语、典故、诗句(每种景物不少于三项)。如:“古道”:1.成语:古道热肠;2.典故:茶马古道。3.诗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以上需要同学们借助互联网自行完成的三个任务,就是今天的语文作业,在明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完成任务四:请同学们对第三个任务中选取的景物进行不少于140字的微写作,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当堂写在摘记本上(随机选取同学当堂分享微写作成果)。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学习指导中指出,“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在“互联网+教育”这一新背景下,教师虽然仍旧离不了传统的讲授法,但可以在此基础上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为此,我把教学方法确定为: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局部探求法、研究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二、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互联网+微写作
(一)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观察体悟生活、大胆尝试创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培养学生在预习时自行运用互联网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学过的文本反复剖析,进行微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再次品味诗歌意境,从中提取意象(景物),掌握比拟、比喻等修辞,学会自行积累写作素材、并结合积累素材完成同时运用两种以上修辞的微写作。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发给大家一张作业单和两个PDF格式的论文,大家都有收到吗?(收到了)那么作业单上有三个任务,大家完成了吗?(完成了)很好,请同学们告诉我,你认为什么是互联网+?你听说过互联网+吗?
2.明确基本概念
看来同学们对互联网+并不陌生,那么在请大家汇报任务一:你认为什么是微写作之前,老师要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微。
在了解了微的概念之后,请大家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是写作呢?相信大家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了,肯定也都写过作文。谁来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是写作?
3.汇报任务一:你认为什么是微写作?
4.汇报任务二:请在小组内讨论,你从《古代诗歌四首》中选取了哪三种景物?(由各
组代表汇集组内组员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
在学生的观察下,教师将黑板上重复的景物只留一个,随后对结果进行排序。
5.汇报任务三:请在小组内讨论:你自行借助互联网到了哪些与你所选取的三种景物相关的成语、典故、诗句?
6.完成任务四:请你从任务三讨论的结果中选取一种景物,进行不少于140字的微写作,不限体裁,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当堂写在摘记本上。(十分钟后老师将随机抽取同学当堂分享微写作成果)
7.板书:(各组代表汇总的景物)
8.作业:课下完成任务五:自行阅读教材中第一单元写作章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P17),并在摘记本上完成写作实践(P18)。
9.教学检测与评价:选取当堂完成的学生进行微写作分享,并进行点评。其余评价在完成作业批改后进行(选取完成好的同学,进行范读、展览;选取完成一般的同学进行引导、启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