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而领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墨客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忧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愁苦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砚们,喜爱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本日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研究再次感受诗的美妙意境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4.引见作者。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墨客。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蓬菖人终身。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墨客的自我表现。
【设想意图】通过吟诵诗句导入,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教学活动中
来。从解题到了解墨客孟浩然都为下面学好这首诗做好了铺垫和筹办,也造就了学生细细读书的惯。
2、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一)指导读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全诗。
2.自在读诗,注意读音及断句。
3.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4.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按照课文注释,联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2.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泊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前两行诗句的意思:“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
后两行诗句的意思:旷野一望无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廓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设想意图】本环节设想分两步:第一步指导读诗,整体感知。面向全体,给学生充分读古诗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的过程当中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有了更深刻的感知;第二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教师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立理解诗句的意思,不但提高了学生研究古诗的积极性,也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诗
歌的主要内容,造就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能力。
3、出境悟情,体验升华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发言: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近。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这些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沧桑、凄凉)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全班齐读。)
2.师: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