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浅谈
文学花苑中的一朵奇葩——古诗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因此越来越成为中考宠儿。随着古诗词鉴赏难度的加深,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鉴赏中做到游刃有余,不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是很难领会其中的情趣与妙处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古诗词鉴赏的基本常识入手,对鉴赏过程中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储备古诗词鉴赏的基本常识
1、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意象是承载作者主观感情的载体,它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古诗词中的一些客观事物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形成了特定的文学意象。例如:
(1)梅、兰、竹、菊、松、莲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刚劲的傲骨。如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名为赞岩竹坚定顽强的品质,实为隐喻自己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的刚劲风骨。当然还有陶渊明的“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就不再一一评述了。
(2)落花、流水、春雨、秋草常用来抒写忧愁与烦恼。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将自然现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表达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有此类意思。
(3)“柳”与“留”谐音,常用来抒写离情别绪,表达惜别之情。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新”等。
(4)月亮、鸿雁、羌笛常抒写思乡之情。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5)青鸟、杜鹃、芭蕉、梧桐常表达凄凉愁苦之情。如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美酒用于惜别,有时则是借酒消愁,及时行乐。如白居易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曹操的“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宝剑是壮士侠客的标志,常用来显示行侠仗义的英雄气概或渴望建功立业的精神。如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贾岛的“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当然,意象的象征义也不是固定的,有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寒蝉”常在离别的情景中出现,像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可又由于他生活在树上,餐风饮露,又把他当作高洁的象征。像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把握鉴赏诗词常用语言
有些学生在鉴赏时是能感悟到一些东西,可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是因为缺乏必备的诗词鉴赏语言。那要具备哪些鉴赏语言呢?一般有以下几点:
(1)反映抒情方式的词语:直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明贬实褒、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2)反映表现手法的词语:虚实结合、以动写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化用典故、以小见大等。
(3)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愉悦、郁闷、悲愤、惜别、豪迈、闲适、恬淡等。
(4)反映诗词语言特点的词语:简洁、诙谐、质朴、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感,有艺术感染力等。
愁苦(5)反映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豁达、飘逸、恬淡、含蓄、凄婉、明快等。
(6)反映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7)反映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前呼后应等。
3.熟悉作者所属的风格流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作为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作者的思想倾向、政治观点、生活经历、审美情趣、时代气息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在诗词的语言中。这就形成了他们各自的不同风格。根据风格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诗词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婉约
派和豪放派;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等。诗人具有了哪种风格,他的诗就显示出哪种特征。如李白属于豪放派,所以他的诗清新飘逸,豪放洒脱;陶渊明的田园诗淡雅娴静;王维的山水诗诗中有画;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的词则婉约含蓄……因此熟悉作家各自的风格也利于我们解题。
4.明确诗词常见的主题思想
(1)表达忧国伤时情感。
(2)表达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3)抒发年老多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悲叹身世的凄凉。
(4)抒发政治不得意时,乐观豁达,积极进取之情。
(5)表达厌倦官场,归隐田园,纵情山水,闲适愉悦的心情。
(6)昔盛今衰,借古讽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7)描写男女爱情,表达对对方的思念或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追求。
(8)表达杀身成仁,誓死报国的决心。
二.掌握古诗词鉴赏技巧
具备了这些后,就该去具体的分析诗词了。那该怎样去分析呢?
1.研读诗词的题目、出处、作者及注释
①诗题是诗歌的眼睛,是全诗意境展开的总纲,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鉴赏的关键。如从《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送”字即明白主题必为“对朋友的不舍和对友人前途的担忧”。
②有的诗词鉴赏附有出处、作者,阅读这些内容,有助于了解有关背景,以便准确的把握全诗的思想倾向。
③有的试题在原诗之后附有注释,其用意是以此来降低难度,帮助考生顺利地读懂全诗。
因此要注意这些信息,扫清语言障碍,提高阅读的有效率。
2.品味语言,抓住诗眼
(1)古人写诗讲究锤炼推敲,炼字炼句,因此诗
中某些字词句就有了另一层意思。
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写出了马的疲惫,更显出了天涯游子的疲惫;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表面是写大雪阻路,马不能前,其实是说自己不忍离开长安。
(2)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创设某种意境,诗人往往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烘托、用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把自己的愁思比喻成了向东的流水,写出了诗人无穷无尽的亡国之愁。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护”“送”明显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灵性,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就用夸张手法描写愁苦的深长。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表达自己希望获得朝廷赦免并重新被起用的愿望;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以新妇拜见舅姑前的梳妆打扮为喻表达诗人让张籍评评自己的这试卷是否符合主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