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青春语文”教育理念探究
摘要:王君是我国的语文名师,她提出的“青春语文”概念,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园地的一面旗帜,研究青春语文,对语文教学工作者,甚至其他教育工作者,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我们需要客观看待王君的青春语文,吸取其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行为。
关键词:王君,青春语文,辩证审思
一、个人简介
(一)发展历程
“1994年,我初出茅庐,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小丫头片子到市里比赛,扎着两个小辫,像个傻大,什么教学理念都没有,教学策略之类更无概念。”这是王君老师在语文专栏中对自己的描述。她在重庆教育学院读了两年中文系,她说:“我终于可以自由翱翔在语文的天地里了”。毕业之后王君回到农村,之后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多次被推举参加比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灵动、激情,成为了这个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标签。随着多年奖项的累积、职称的评定,王君老师有了多重身份,她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学术委员
会副主任,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理事长。但究其本质,她最重要的角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教师。
(二)理论成型
自2005年以来,王君老师首倡“青春语文”教学理念,在全国有广泛影响。该理念是对王君教育思想的概括,“呈现灵动是天性,拥有激情是本能”,王君教学风格的形成,全凭自身。“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概括了青春语文理念下教学法的真谛。之后还创建教研平台“语文湿地”,将思想汇集成文字展现给读者。在学术理论上,王君老师也没有懈怠,著有《王君讲语文》《教育与幸福生活》《最美语文课》等专著十七本。
导读”理论、“导创”理论和点拨教学对王君青春语文教学观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黎见明先生的“导读”理论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超常力、进取力、想象力、选择力、综合力、批判力和敏捷力等七种能力,他的课致力于“导”,着力于“读”,着眼于“用”,关键在于“活”。王君以前比较追求新颖的课堂形式,学习了黎先生的理论后,她觉得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有“导”的意识,还要用丰厚的知识在“活”的形式中“导”出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要在创造性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体味出语言文字的魅力。此外,于漪的教育思想也对王
君青春语文教学观的发展影响很大。王君青春教学理念中发掘“青春”状态的活力、寻求“青春”状态的冒险、力争“青春”状态的突破既是汲取了于漪老师学说中的营养,更是一种发展和创新。
对于王君老师青春语文 “教学观”的内涵,她在《我的青春语文观》介绍了个人从教经历和青春语文观的形成及具体内容。《青春之语文宣言》论述了青春语文的教学观点。《我的“青春之语文”观》论述了在青春语文创新学习中应该有四个层次的追求。《活在语文课中》说的是王君老师一直试图让语文课成为一种鲜活的、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独特魅力的东西,其中还简单论述了青春语文的教学思想。
二、“青春语文“教学理念。
(一)青春语文的含义
所谓青春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三条路径,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做准备。
青春语文的愿景是:文本,有青春如新的解读;课堂,有青春灵动的设计;师生,有青春勃发的状态;生活,有青春如诗的旋律。“青春语文”阅读教学致力于既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传递给学生课文的诗意和独特魅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二)三条具体实施路径
1.“灵性阅读“
灵性阅读是青春语文基于阅读教学,打通教法和语法的探索。起源于黎见明先生的”导读“和文兰森先生的“导创”。“导创”教学的核心是强调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应立足于“导“,有利于”创“光,关键在”活“,落实在”能“。
①灵性阅读的六个阶段。一是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二是在灵活扎实的语言品味着创新;三是在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四是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和健全语文学习制度中创新;五是在研究文本特质和丰富过程中创新;六是在构建语文课程和创造语文生活的创新。这六个方面既呈螺旋上升的关系,又是相互呼应相互渗透的。
②在灵性阅读中,就是通过解读文本和课堂教学观照自我,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各种“
我“。王君老师说:”解读一个文本,就是安顿一次心灵“。
乡愁教案
③通过灵性阅读打通教法与活法。一是用同类信息整合法教学,从“见自我“走向“见众生,见天地”的境界追求,是对生命丰富性追求;二是用关键词咀嚼法教学,认识的“少即是多”;三是用沟通对话法教学领导,人活在世界上就是通过与经营各种各样的对话达到,自己外部世界的和谐;四是用情境还原法教学,相信时刻是禅修的时刻,进入情境,就是用生命唤醒文字,给予文字以血肉。
课堂实例
例一:在上《老王》一课时,王君摒弃了过去对老王的解读即反映了那段特殊的年代对人们心灵的伤害等,重新建立自己的角度,让学生理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有很多苦难和无奈的同时,却还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就像卑微的生命即使在尘土中也能开出花来。
例二:《乡愁》是王君老师阅读教学最普通的一段实录,可以看出她通过一遍一遍地朗读带着学生去琢磨字词、品析句子。青春语文教学所展示出来的激情和活力不只是表面的热闹,也落实到了沉入文本解析字词句上。
2.“生命写作”
生命写作是青春语文实践“写作是我们的道场”的现场。
①青春语文写作教学理念的第一构建阶段是:变学生独写为师生共写,变应试写作为生命写作,变技巧灌输为情绪促技,变课文示范为经典引领,变校园角度为社会视角,变读写一体为写作举纲,变学科技能为班建动力,变象牙写作为红尘写作,变统一要求为公民激发,变纸质写作为网络点兵。
②第二个发展阶段就是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即写作是为了变成更好的我。中学生作文的天地很广阔:青春话题,公民意识,荣誉和责任,悲悯和同情,人与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应该是永恒的作文源泉。心中有爱,肩上有担,腹中有墨,胸中有识,目中有人,手上有艺,应该成为中学生作文的一种境界,即“文”与“人”的统一。写作动力就是生活动力,写作情怀就是职业情怀,写作人格就是生命人格,我写是因为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③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能力,是一种灵魂的状态。语文老师不是写作导师,而是活力激发师,用不同的手段、多样的技巧,自己的写作状态,让“写”成为魅惑、成为责任、成
为习惯,让学生欲罢不能,使学生明白写作成为生命本身的组成部分,写作改变的人的生命状态,写作是实现丰美人生的道场。
课堂实例:在《一次浪漫的评价——记一次一箭双雕的写作活动》一文中。王君老师就是通过评语写作为学生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在这次课上,学生们首先通过抽签分别组成五人学习小组,这五个同学共同为一位同学写评语。由于写作对象的熟悉,学生们个个文采飞扬,把平时学到的成语、术语也用的恰到好处。接下来则是全班同学对五位同学的评语进行提炼,把每个人的评价浓缩成一副对联。这就用到了学生们学过的短语知识和对联知识,最后由王老师进行一句话点评,对学生们的评语进行第三次创作。这些点评非常精炼独到,几乎可以和格言警句相媲美。如:“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写给喜欢发牢骚的熊星”
3.“激情生活”
激情生活是青春语文,让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相融,让职业和日常生活共鸣的实践。力图将教法与活法打通,将教学状态与生命状态相融。在教语文的同时教生活,教人如何活在更好的生活中,如何更好的生活中发现自我,成长自我,如何在生活中“见众生,见天地”。
课堂实例:《背影》一文中平实到无波无澜的语言是王君老师所不喜欢的,将《背影》一文定位在“父爱”上,是所有语文教师的普遍做法,师生是否与文本共情是无法严格限制的。王君老师直到中年,才渐渐在那些文字的缝隙中读出了太多的欲说还休,原生家庭的不幸,记忆中的父亲与《背影》中的父亲渐渐融合。背影》证明着一个惨痛的真理:爱,不仅仅是关心、体贴、融合、奉献、温情、蜜意;爱,还是矛盾、斗争、忍耐、等待、求和……朱自清《背影》之出,就在于表现出了磨难中挣扎着生长的父性之美:身处乱世的凄惶,家道中落的伤感,母亲离世的悲凉,事业衰颓的辛酸,父子生隙的隐痛,送子远行的牵挂,无涯代沟的尴尬,年事渐高的颓唐,死期将至的惶恐……所有的一切,父亲都背负在羸弱的肩上。于是,一个时代的风雨飘摇,一个家庭的凋零没落,一对父子的情感战争,一个男人的事业败退……这些,都成为了《背影》的解读符号。
(三)青春语文的三级目标。
一级是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比如语文教学要具有语文味,要有激情,要有创新之处,要浪漫、灵动,要有自信、敏感等。
二级是为教师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做准备;
三级是为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做准备。
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是不同层级目标的主体,“青春”是三级目标的关键词。
青春语文的终极目标在于改变和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教法就是活法”强调的是过程,强调“怎么活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活”。就教育目的而言,青春语文致力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通过“灵性阅读” “生命写作”“激情生活”,让师生永葆青春激情,通过青春语文的修炼,实现“见自我”“见天地” “见众生”的三级生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