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三、教学方法:
  1、欣赏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问题探究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示标:
  土地,承载着万物生灵。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心魂。(板书:我爱这土地),点明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和难点。
  检查预习: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日寇横行,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
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乡愁教案
  教师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三)研读诗歌,合作探究:
  1、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2、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学生讨论并明确: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3、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4、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5、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地感情。
  6、课堂小结:
  “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三点:①理解本诗作者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②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③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
  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节奏正确的朗读。理解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诗歌品味、熟读成诵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查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预习情况: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二、根据学过的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来共同学习探讨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