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高尔基
高尔基 童年片段赏析
在外祖父家,对他最好的是三舅。三舅曾经去过莫斯科,带回来不少书。可惜的是他在染坊里工作,终日与烟熏火燎打交道,再加上营养不良,体格很弱。舅妈整天骂他是“烂泥扶不上墙”,骂得他抬不起头来。后来母亲死了,父亲把三舅叫到跟前,劝他安心在家种地,将来娶个媳妇,传宗接代。但三舅总是说:“让我活着,就是对我的惩罚,我要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可见,在三舅身上有一股牛劲,认准的事谁也拉不回来。
这是一段能让人深切感受到高尔基悲惨命运的片段,其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三舅坚强的性格特点。年幼时的三舅与成年后的三舅形成鲜明对比,年幼时的三舅软弱无能、胆小怕事,是高尔基的避风港;而成年后的三舅正直、勇敢、乐观,从不畏惧任何困难,正如高尔基后来所说的:“三舅是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我最尊敬的人。”
整段文字描写了“我”与表哥相依为命,共同度过艰难岁月的情景,主要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两种方法,侧面衬托出三舅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三舅善良的本性。年幼的“我”天真、单纯,而年幼的表哥却十分早熟,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作者内心的苦楚。高尔基在三舅的教育下逐渐成长,一个伟大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从文中看,小说塑造的三舅这一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典
型意义,集中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卑鄙无耻等特点,暴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生活哲理。
表哥一句话让高尔基打消了去上学的念头,足见外祖父与三舅在高尔基眼中的分量。而高尔基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娶了后母,也印证了三舅的猜测:高尔基的继母不喜欢他。读完这一部分,“我”心中不免疑惑:表哥究竟是否讨厌高尔基呢?由于表哥的关系,高尔基变得更加不爱上学,这一切都是拜继母所赐。当高尔基被父亲打时,作者借三舅的眼睛说:“我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把儿子打得皮开肉绽,他还是你的儿子呀!”
“做人还是踏实点好,”三舅又说。他还劝高尔基学习种庄稼,不要学“书虫”。高尔基听了三舅的话,跑到河边痛哭流涕,心想:是啊,读书是没有用的,只有干活才能使人有力量。在高尔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三舅的影子,以及高尔基对知识的渴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