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小 苏云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能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和事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个关于想象的故事《小真的长发》、《我变成了一棵树》,大胆的想象让我们觉得很有趣。
今天我们就以《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想象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板书:一支铅笔的梦想)
二、阅读指导:
(一)、介绍今天要学习的例文欣赏
选材立意:文章由一支一直被憋在抽屉里的铅笔引发想象。铅笔一直被关在抽屉里,没有自由可言,也不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就像是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应该对着紧闭的大门生出很多梦想,作者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不什么之地
而在对想象的描写中,都是围绕着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来写,这与“一直被憋在抽屉里”是相关的,因为长久的憋在一个地方,最容易生出的梦想就是走出去,看看那精彩的大世界。同时在对梦想的描述中,体现出向往自由,有爱心,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主题。
(二)初读例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
一支铅笔有哪些梦想?
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明确:一共写了铅笔有五个梦想:溜出教室,跳进荷塘,躲到菜园,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
(三)同学们观察一下这篇文章是什么结构?
(四)细读例文。
大学学习委员职责(课件出示)
1.铅笔为什么会有这些梦想呢?
现场管理制度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展示如下:
(1)当铅笔经常闷在抽屉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很寂寞,孤独,郁闷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溜
出教室。(逃出教室)。
(2)我们一起随着铅笔到山坡上。(她想到山坡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儿!)蝴蝶呀蜜蜂呀,就猜不出我是谁了!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开心!
(3)铅笔又钻进了池塘里,发生了什么?它想来到荷塘,用自己的大伞为小鱼、青蛙助兴。(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
(4)铅笔还去果园里,参加小兔子他们的派对,铅笔化身成了豆角,丝瓜。这样就没人发现了!(多么聪明的铅笔)
壮族是少数民族吗(5)它还想来到小溪边,一会儿玩水的鸟儿当船桨,一会儿为搬家过河的蚂蚁做船。(乐于助人)
(6)它想跑到运动场上,成为小动物们的运动工具。
2.通过阅读,你认识了一支怎样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快乐、向往自由、贪玩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热情、乐于助人的铅笔。
总之,这是一只怎样的铅笔?(一支充满正能量的铅笔。)
简单介绍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正能量的人?
三、深入理解课文
(课件出示)
1.文中重复使用“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开心!”有什么作用?
重复使用这些句子,表达出铅笔的心情快乐无比,这是想象的力量,想象使人变得幸福、快乐。
2.你觉得,铅笔的这些梦想合理吗?为什么?
不成功便成仁是什么意思预设:伞、豆角、丝瓜、撑伞、标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所以铅笔的这些梦想非常
合理、自然。
四、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
教师引导明确:(课件出示:)
1、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敢于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因此,同学们在想象时要注重这些方面。
2、设问的运用。每个自然段中都会用一个问句说“知道我要做什么吗?”然后马上又给出答案,读起来轻松活泼。
3、排比段的运用,文章在写到五个梦想时,结构基本一致,构成排比段,让文章结构清晰明了,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五、课堂练说(作业)。
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1.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2.教师再次明确要求。(课件出示)
(1)要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铅笔还可以变成一些什么?
(2)充满正能量的想象,想象铅笔还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
3.小组交流,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生评议,补充。
>82年属什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