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认领
陈蔚文
    ①不久前,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未果。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以500元酬谢。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
    ②父亲是军人,在我和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中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
    ③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④“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
    ⑤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⑥还记得儿时,从部队回来探亲的父亲带我乘公交,有个乡下孩子晕车,吐了我一身,孩子父亲惶恐,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掏出大手绢给那孩子揩拭,并连声安慰那对父子,还请旁边的乘客给那孩子让座。十几年前,他拾到一部九成新手机,那时手机还算贵重物品,他首先
检查手机有没有电,还好,有电,于是开机等机主打来电话。邻居知道后笑父亲迂,父亲不以为然,他认为物归原主是基本常识。
    ⑦“将心比心”,这是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他们肯定不知道这个成语出自朱熹的文章:“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父母只是按他们做人处世的朴素观念去理解并实践这句话,而他们的训诫对后辈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无论子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际遇如何,最基本的尺度在那,判人识物的旨趣在那。正如明末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先生所言,“纵不能建功业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
    ⑧家风,就是一种律令,康德说过,“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律令”——往往,对一个人处世行事影响最大的不是外界的法律和规限,而是在家庭中养成与习得的观念。换言之,“道德律令”便是家风,它决定了一个人会如何走他的人生之路。
    ⑨有一天,当我成为母亲,我发现自己向儿子喋喋宣讲的正是当年我烦父亲的那一套——要谦让、上进,勿与他人攀比物质,以及种种细枝末节的小事,譬如乘电梯左行右立,进电梯或地铁时,等里面的人先出来,要尊敬每一位看似身份低微者,哪怕是施予乞丐或卖艺者
零钱,也要蹲下轻轻将零钱放下……这些小事将教会孩子善、教养、尊重,这会是伴随他一生的精神印记。
    ⑩当年我对父亲的训诫有多厌烦,如今对它们就有多认同,从反叛它们到变成一种精神自觉,如同回到原点,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领。
    ⑪这种代代相承的涵化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重大。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它”是指这段所提到的古人家规,“基石”是这些家规的喻体,说明了家规是一个人立世为人的基础。
B. 第⑤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话承接上文,指出“父亲”的人生信条;第二句话引出下文,引出“父亲”践行这些信条的事迹。
C. 第⑧段中,康德说出了家风的重要性,家风便是道德律令,最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处
散文阅读事行世,并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D. 统观全文,“我”对“父亲”家规的认识经历了从小时候的厌倦到现在的认同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我”,家风已成为一种内在的文化认领。
(2)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对于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两种看法,有人认为“认领”好,有人认为“家风”好,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特点:这篇文章选材丰富,既有中外名言、古语家训,如诸葛亮家训、程氏家训、朱柏庐和康德的名言;也有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 
好处:中外名言、古语家训作为素材,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贴近读者生活,能引起读者共鸣和引发阅读兴趣。
(3)示例一:我认为“认领”做标题好。①这篇散文虽然讲述的是家风,却是由“夫认领车
钥匙”的事件引出的,而文章结尾处也说到“如同回到原点,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领”,可见文章讲述的认领不仅仅是钥匙还有家风。②本文通过“认领”的不同内涵体现了文意的层进性和文章结构的严谨性,以“认领”为题能引人深思。 
示例二:我认为“家风”做标题好。①这篇文章围绕家风展开,叙写内容就是家风,以“家风”为标题既概括了文意,表明了写作内容,也能让读者迅速了解阅读重点,符合拟写标题的原则。②“家风”有提示主旨的作用,凸显家风这种代代相承的涵化的重大性。
【解析】【分析】(1)C项,康德并没有说出家风的重要性。康德强调的是道德律令的重要性,而“我”认为家风是道德律令,文中是“我”借康德的话强调了家风的重要性。故选C项。
(2)本篇文章选材很多,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自省其心,非礼莫为”等名言;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有“程氏家族”的“家规”;有自己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有朱熹的文章的话,明末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先生所言;有康德名言等等。选用这些中外名言,古语家训使得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并能使文章具有文化内涵,丰富文章的内容。同时,穿插讲述一些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阅读兴趣,并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此处主要是探究文章的标题,有人认为标题为“认领”好,有人认为标题为“家风”好,让考生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解读和认知,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从文章的叙述内容、结构思路、表现对象、作者的情感思想、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如赞同“认领”,在结构上能做到首尾照应,开头由“夫准备以酬谢的方式认领车钥匙”的事件引发作者的一些看法,结尾又说到“如同回到原点,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领”,可见文章讲述的“认领”,是由车钥匙到“家风”的“认领”,结构严谨,并能凸显文章的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等。如赞同“家风”,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叙述内容、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本文叙写的内容就是“家风”,全文围绕“家风”来谈的,表达“家风”需要传承等思想。
故答案为:⑴C;
⑵特点:这篇文章选材丰富,既有中外名言、古语家训,如诸葛亮家训、程氏家训、朱柏庐和康德的名言;也有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
好处:中外名言、古语家训作为素材,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贴近读者生活,能引起读者共鸣和引发阅读兴趣。
⑶示例一:我认为“认领”做标题好。①这篇散文虽然讲述的是家风,却是由“夫认领车钥匙”的事件引出的,而文章结尾处也说到“如同回到原点,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领”,可见文章讲述的认领不仅仅是钥匙还有家风。②本文通过“认领”的不同内涵体现了文意的层进性和文章结构的严谨性,以“认领”为题能引人深思。
示例二:我认为“家风”做标题好。①这篇文章围绕家风展开,叙写内容就是家风,以“家风”为标题既概括了文意,表明了写作内容,也能让读者迅速了解阅读重点,符合拟写标题的原则。②“家风”有提示主旨的作用,凸显家风这种代代相承的涵化的重大性。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选材特点及其作用的能力。文本的选材特点及作用,通常的考虑角度有:1.点面结合,详略得当。能使人物事迹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增加文章的容量;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震据力。2.以小见大。突出文章中心,升华主旨;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廉味深长。3.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人物传
记)。从人物丰富的经历中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特点;选取人物的真实生活经历,真实再现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特点; 详略得当,既能还原人物的真实生活,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4.引用神话传说或诗句。丰富文章的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增添了文果;营造了古朴、幽远、深邃的意境。这篇文章选材上既有引用中外名言、古语家调,也有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另外一方面贴近读者生活,使于引起读者共鸣和引发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标题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探究标题的意蕴,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标题与主题的关系角度;标题与情节的关系角度;标题与人物的关系角度;标题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此类探究题有一定的开放性,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此题既可以认为“认领”做标题好,也可以认为“家风”做标题好,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情节、主旨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
李娟
    ①我们祖上几乎每一辈人都会出一个嗜赌成性的败家子。到了我外婆那一代,不幸轮到了我外公。据外婆回忆,当时破草屋里的一切家私被变卖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只木箱一面铁锅和五个碗。此外就只有贴在竹篾墙上的观音像及画像下一只破破烂烂的草蒲团。连全家人冬夏的衣裳都被卖得一人只剩一身单衣,老老小小全打着赤脚。
    ②但是外婆一直藏着一只手掌心大小的铜磬,那是她多年前有一次走了五十里的山路,去邻县赶一场隆重的庙会时买的。对她来说,这只小小的磬是精美的器物,质地明亮光滑,小而沉重,真是再漂亮不过了。更何况她曾亲眼见过庙子里的和尚就是敲着它来念经的(当然,那一只大了许多)。于是它又是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