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散文整体阅读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高考的命题方向。
2.把握散文整体阅读的方法,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考情回顾:近四年高考散文阅读——选文
一、明确高考考什么:考情回顾:近四年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点
●2020年全国卷三记忆里的光蒋子龙
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天津卷线条的优美梁衡
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20.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
●山东卷建水记(之四)于坚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分)
9.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4分)
●2019年北京卷北京的“大”与“深”
20. 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6分)
21. 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7分)
●天津卷《萨丽娃的春天》
17.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8.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19.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苏童
20.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5分)
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22.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
●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18.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徽墨。(6分)
19.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
●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叶文玲
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5分)
13.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
●2017年全国卷二《窗子以外》林徽因(哲理性)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全国卷三《我们的裁缝店》李娟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北京卷《根河之恋》叶梅
2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
2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23.文章叙写了玛利亚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
●天津卷《挺拔之姿》朱以撒
17.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18.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分)
19.(9分)
(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
(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字左右)(6分)
结合各地散文命题情况,从上表我们可以概知针对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
(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注重凸显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题型:全国卷一般设置3道题,采取1个四选一的选择题和2个主观表达题的形式,地方卷有的全是主观题,有的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再加上若干主观题。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信息筛选题、简述题、探究题(发表自己看法之类的题目)的考查较多。
(3)从试题的布局看,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概括并探究作品的主题等。尤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二、解决文章怎么读
知识链接
一、散文的特点
1.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①选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②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
③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神不散”指立意集中深远。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散文的分类:
1、写景状物类
2、叙事写人类
3、文化游记类
4、议论说理类
写景状物散文体裁特点:
(1)既描绘景物的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变换观察角度,描写景物变化。
(3)运用虚实结合、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叙事写人散文体裁特点散文阅读
●(1)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日常生活的人、事为主要表述对象。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记事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
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讲究以小见大。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3)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文化游记类散文
【文体特点】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通过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来抒发情感、寄寓哲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1、理清游踪,形成整体认识。文中往往把行踪的进展与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情感或思想的逐层推荐有机地结合起来。
2、狠抓形象,明确主旨。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存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思想,而主旨却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认真研读。作者在写游记时并不是把游览中的见闻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而是经过了非常明确的截选,有目的性的进行描写,我们必须稳准狠地抓住这些景物、场景或者人物。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一切的截选和描写都为其主旨服务,是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手法都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因此,要探寻到文中隐晦的神,必须理解文中散的形。
议论说理散文体裁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语言的形象性。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
(4)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5)联系背景,探讨情感。借助注解、写作时间,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题材内容看:时代生活
●2020年全国卷三记忆里的光蒋子龙
●2020年山东卷建水记(之四)于坚
●2017年天津卷《萨丽娃的春天》
●2017全国卷三《我们的裁缝店》李娟
传统文化
●2020年天津卷线条的优美梁衡
●2018年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
●2016年《母语的屋檐下》
哲理散文
●2019年北京卷北京的“大”与“深”
●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苏童
●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叶文玲
●2017年全国卷二《窗子以外》林徽因
●2017年天津卷《挺拔之姿》朱以撒
技巧点拨
如何整体把握文章
1、写什么——文章内容
2、如何写——艺术特
技巧点拨:
如何整体把握文章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的意旨。
(2)理清思路线索、划分结构
①画出各段落的关键词句:中心句、总括句、结尾句和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②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3)品味语言,领悟技巧
(4)抓住关键,明确主旨
真题体验
一、(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题目可以挖掘哪些信息?
1、“虹关”,地点;“何处”,什么地方(寻);“落”遗落;“徽墨”,“墨的流派之一,分徽墨、川墨”。题目交代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我”在虹关寻失落的徽墨。
2、引人思考:我去寻徽墨,去哪里寻?为何寻?如何寻?结果如何?
一、(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1、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第一段写一个人执着地追寻徽墨)
2.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第二段进一步写寻徽墨之难,突出自己决心)
3.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第三段写寻墨过程中,有领略虹关如画美景的欣喜,有昔日美好行将消逝的忧伤)。
4.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第四段写现实以及记忆里的徽墨遗韵。)
5.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注:式微,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第五段写徽墨式微的现实因素。)
6.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注1:滥觞,①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②波及、影响③指泛滥、过分。
注2:水口,虹关古村镇的水口建筑。按藏风得水功能和徽州人视水为钱财的观点,非常重视古村的水口建设。
(第六段写徽墨辉煌的历史及在今天重新受到重视。)
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7.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
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