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阅读】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抒情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分类复习:抒情散文阅读
    抒情散文一般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常常采用借景(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来传情达意。阅读这类文章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术语知识(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线索、文眼等基础知识),结合对文题、画面、主题、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就一定能有效地突破难点,实现阅读能力的飞跃。下面我们结合《叶子时期的梅》来详加分析。
    叶子时期的梅
    ①我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停留。我生气当初没在梅的枝子上遗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重新认
识它的叶子。我回忆起,它短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丁年,丁香的叶子我同样辨别不出来。我就是多么幼稚。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到了丁香,也就到了默然的梅。
    ④调皮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到了你。花朵就是你的脸吗?叶子就是你的衣裳吗?我不晓得,你存有太多的谜样。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要忘记它。
散文阅读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去,就是必须看一看无花的梅,看一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例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下的:“多少人快乐你青春雀跃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暗中或真心/只有一个人快乐你那朝圣者的灵魂/快乐你新陈代谢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就是这样!我不容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叠,碧叶婆娑,这才就是梅最年长最富于的辰景。就像是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谋求和赞许,如今它也不须要谁的所谓三思而行和宽慰。而且我还晓得,这也正是梅最善良最欢乐的日子。没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可以养得更真实,更民主自由,更强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死,我取下两片梅叶,我必须拿回去,向人查问:“你重新认识它吗?”
    ⑾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选自《名作欣赏})
    【写作提示信息】
    初读文章,很难明白作者想告诉我们些什么,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宗璞的写景抒情散文《紫藤萝瀑布》,只有读过两遍甚至三遍以后,才能体会出文章的意思来。因此,阅读时急于求成是不可能答准问题的。
    毫无疑问,这就是一篇迷人且抒情性极强的散文作品,文章以独有的视角充分反映生活,感情炽热且内涵深刻。梅,一向就是文人墨客们歌咏不尽的题材,本文的作者却精妙地躲避人们盛赞的“凌寒独自上开”的品性而另辟蹊径,向我们展现个性独有的梅品。
    第1题:析标题,感知主要内容。
    作者极力津津乐道的“叶子时期的梅”,主要整体表现出来哪些个性去?
    【命题意图】“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标题有助于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甚至文章的主题思想,表述写景抒情散文的“主要内容”时,一般分两步走:一是写了什么景物的哪些特点,二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秘诀】以文章标题为出发点,搜寻文中“叶子时期的梅”的特点,就是本题思索的核心。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能够得出结论以下几个要点:(1)最安宁的阶段(从第⑤段抽取的信息);(2)最年长富于的辰景;(3)最善良最欢乐的日子;(4)更真实、更民主自由、更强壮(以上都从第⑧段中抽取的信息)。
    第2题:线索,理清行文思路
    这篇文章的思路,归纳出来说道就是由梅到梅。(恳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
    【命题意图】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线索一般有如下几种:(1)感情线索。鲁迅写“百草园”时以“乐园”之“乐”为线索;
    朱自清写下“春”时以“爱好与赞美”的情感为线索。感情,就是写景抒情类散文最为常用的线索。(2)时间与空间线索。
    【解题秘诀】本题已将题型转化填空的形式,尽管有“各填一个字”的严格要求,但仍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答题难度。既然是“思路”,就应该是作者写文章时的思维路径,它应该是作者对“叶子时期的梅”的感情变化,因此,本题实际上是一道感情线索理解题。我们通过跳读
每一段的段首就不难理出这样的线索:从“梅”到“赞梅”,或者说是从“寻梅”到“懂梅”。
    第3题:飞白画面,明晰景物特点
    文章第③段说“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你知道“我的心事”指的是什么?
    【命题意图】写作写景抒情类散文,须要引经据典其中精细刻画画面的部分,明晰景象的外在特点,并由此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特征。
    【解题秘诀】将“我的心事”与“叶子时期的梅”联系起来,描摹一幅与梅相关的画面,你才能将“我的心事”定位在“看腊梅”,看腊梅的“长久与佳美”这一点上。因此,本题可以答作:“我的心事”所指的内容应该是--我是特意来看无花的腊梅的,看看它的长久与佳美。
    【补足】文中第⑧段说道:“今天我去,就是必须看一看无花的梅,看一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这里的“长久”和“佳美”分别彰显在哪里?恳请联系上下文提问。
    长久:
    佳美:
    “长久”体现在从深春到晚秋(第五段中,联系上文,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佳美”体现在青枝交错、碧叶婆娑,不需要寻求和赞赏、不需要记取和安慰(第八段,联系下文)。
    第4题:另寻文眼,把握住文章主题
    揭示“叶子时期的梅”特点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又是什么?
    【命题意图】文眼指的就是阐明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也就是分散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反映作品主旨的词语或句子。写作写景抒情类散文必须擅于揪“文眼”,并以点带面对文章搞全面分析。《济南的冬天》一文就是以“济南真得算是个宝地”一句为文眼来提挈全篇的,文章的主旨也因为这个句子而变得更加明晰。
    【解题秘诀】这两个问题很容易混同。前一问实际上是考查把握物(景)的特点的能力,通读全文之后,很容易到以“长久和佳美”为核心的语句;后一问实际上是考查集中表达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这类句子从表达方式来看常表现为集中议论,从文中出现的位置看常在结尾。综观全文,前一句应答为:“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后一句应答为:“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同类变式】叶子时期的“梅”具备独有的美感。下面定义不合乎作者体会的一项就是()。
    a.具有朴素美b.具有刚健美c.具有清纯美d.具有含蓄美
    答案:b。同样必须融合文章内容去整体认知,刚铁人三项对于花掉来说就是不最合适的。再用排除法去搞,朴素美和甜美美、含蓄美基本就是一致的,跟梅花较之,叶子时期的梅是默默无闻的,甘愿理想而平静,甘愿承受孤独。
    第5题:品修辞,感受精妙语言
    参考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示例:第①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赞叹之情。
    【命题意图】写景抒情类散文的语言通常都生动、形象而迷人,我们可以以修辞学为媒介深入细致品味和品酒文章的语言特,并通过体会文章绝妙的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知文章的主题。《紫藤萝瀑布》开篇付录“像是一条瀑布”“紫的大条幅”“喷溅的水花”
等妙喻,并以“仿佛在流动,在欢乐”“和阳光互相调情”等拟人手法刻画出紫藤萝的兴盛美丽--一切都被作者刻画得直白形象,目丰厚,手可触,心可以美感,在多种感官中凸显紫藤萝之美。
    【解题秘诀】这是一道典型的语言赏析类试题,可以用四步法轻松解题--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怎样写的),形成强烈反差(写得怎样),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写了什么),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给读者的感受)。
    第6题:析手法,领会表现手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最后一段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
    言,或无人知晓,对于一丛腊梅又存有多少意义呢?”这句话做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深刻意义?
    【命题意图】写景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想象联想。我们要通过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达到深入理解文章深层内涵的目的。
    【解题秘诀】前一反问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手法类问题,似乎地,本文就是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筹钱梅喻人。这句话字面上就是说道梅,开花时期的“显露出”与叶子时期的“暗藏”,都就是“别人”的感觉,对于梅自身来说,它无非就是自然界一颗普通的植物,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劝诫人们,我们每个人也如同这样一丛腊梅,应当死守自己的本,努力做到无所谓显露出,无所谓暗藏。
    【同类变式】文章结尾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