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
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
  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1】人生如萍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
  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
  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
  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
  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
  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散文阅读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人生!浮萍!
  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2】故乡的小草
  离开家乡在外地读书已近一年,故乡的一切无时无刻不使我怀念,其中使我怀念最深的是故乡江堤上的小草。
  春节刚过,故乡的万物还在沉睡,是它——小草,第一个给故乡送来了春天的信息。
  清晨,打开门一看:堤坡上冒出了星星点点嫩嫩的淡黄的小芽,一个个像刚落地的娃娃,挤眉弄眼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不几天,再看,它们一个个又像魔术师玩魔术似的变了:多了、绿了、高了,在徽风的吹动下,欢快地抖动着身子向你点头微笑呢!散在这草丛中的各种各样的花,像星星一样调皮地朝你眨着眼睛。
  早晨,翠绿的叶片上挂着几滴晶莹的'露珠,阳光下,特别耀眼。
  弯下身,掐下一片放在嘴里嚼嚼,清凉中还有点甜味呢!难怪每天一大早,羊儿、猪儿、牛
儿满堤都是,它们津律有味地啃吃这些嫩叶,就像饥俄的婴儿吸着母亲的奶液。
  然而奇怪的是,这些小生灵就像变戏法似的一夜之间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从卷成筒形的叶蕊里,又抽了几片新的嫩叶来,就这样抽了又抽,仿佛那叶筒里有抽不完的叶片。
  啊,小草,你真好,一刻也不停息地打扮着故乡的春天!
  夏天的草儿更美。
  看,那稠密的草像一条碧绿的毯子覆盖在堤坡上。
  傍晚的时分,灿烂的晚霞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红纱帐。
  在江中嬉戏之后的男孩们躺在这天然的红纱帐遮盖的绿毯上,戴着草儿编成的“侦察兵”式的帽子,从坡上滚到坡下,尽情地戏闹。
  女孩们掐下一朵朵野花插在头上,在嘻笑声中窃窃私语。
  夏天,也是涨水季节,小草又主动承担了保护河堤、抵御洪水的义务,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尽管江水无情地冲击着,可是,披着绿衣的江堤,宛如一条绿龙,静静地卧在那里,使江水不能越雷池一步。
  啊,小草,你成了故乡的义务“哨兵”。
  秋冬季节,小草枯萎了,人们把它割回家当柴烧,柴灰撤在田里又做肥料。
  这正是小草的精神所在——毁灭自己,造福他人。
  更可贵的是,它虽枯葵了,却把根深深地扎在地下,不信,扒开雪去,拔开几层土皮,会看到一续缕的须。
  它们正为来年再生积蓄力量,等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冒出地面,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赞美的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精神品质是高尚的,意志是顽强的。
  我爱故乡江堤上的小草,我爱它顽强的意志,我爱它毁灭自己、造福人类的精神。
  我愿做一株小草,增添故乡的特。
  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3】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
  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
  她做了许多的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太阳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求以及生儿育女的梦……在梦里,她得到的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
  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
  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你们织的茧,得你们自己去咬破!蚕,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