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写法五年级下册少字
研究报告写法五年级下册少字 2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黄家凝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街上总能看到一些错别字,这让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两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错别字?人们注意汉字的规范用法吗?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展开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1、询问父母
2、自行实践
3、翻资料
三、资料整理
1、故意写错:将成语中的某个字用谐音代替,如一个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一个蚊蚊香广告,把“默默无闻”写成“默默无蚊”。
2、这道写还是直接简写:为了图方便,将笔画减少或直接把部分偏旁去掉。如,把“停车”写成“圢车”;将“喝彩”写成“喝采”;饭店菜单中,将“鸡蛋”写成“鸡旦”;水果店门口,将“菠萝”写成了“波萝”等一些错别字。
3、粗心大意而写错字:许多汉字笔画比较多,因此汉字难记难写出,错率很高。此外,汉字中同音、近音的字词太多,十分容易出错。如,一家早餐店的大门上贴着“赞停营业”,原本应是“暂停营业”,还有将“家具”写成“家俱”等错误。
四、研究结论
1、虽然谐音成语十分幽默有趣,但有时会让人谈论,因为会让小学生写一些错别字。
2、刻意用错别字,在大街上的商人眼里,都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3、大部分街头错别字都是繁体字,因为繁体字看起来较为美观,所以大街上有许多的门牌上都运用了繁体字。而2001年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公共场所的设施用招牌广告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规范汉字为基础的用语用字”明确了简体字的法律地位。所以我们不能只为了美观,还要遵守法规法律。
研究报告写法五年级下册少字 3
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的研究报告
陈凯悦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经过哪几个阶段?汉字字体分别在哪个朝代使用?这些字体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查图书
2、网络搜索了
3、请教别人
三、资料整理
1、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字体朝代:甲骨文用于中国商代后期。金文上至商朝早期,下至秦国统一六国。小篆发明于秦朝。隶书盛行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形成于汉代。行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3、字体特点:甲骨文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单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等等。金字不多,字体细长,用笔苍劲美观。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润均匀,粗细基本一致。隶书字体略扁,笔画挺拔。楷书笔画简单。草书行云流水似龙蛇,一气呵成。行书快,雅,易读。
四、研究结论
1.汉字的演变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殷商,定型于宋代。它们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2.甲骨文始于商代,青铜器上有铭文,秦代有篆书,汉代有隶书,东汉有楷书,汉代有草书,东汉有行书。
3.甲骨文画面感强,金文字少,篆书横纵,隶书竖笔,楷书简笔画,一笔一草书,行书飘逸。
研究报告写法五年级下册少字 4
关于姓名中生僻字使用的研究报告
汤舒窈
一、提出问题
为了彰显姓名的独特与个性,不少父母选择生僻字为子女取名,这在90后、00后中尤其常见。生僻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却也带来了出行的烦恼——由于航空和铁路等客运
系统所使用的独立字库收纳的生僻字相对有限,姓名中带有生僻字的公民出行时或多或少面临着不便。
前段时间,妈妈的同事家生了个小妹妹,名字里有一个“肸”字,妈妈问我这是什么字,我说长得像“胖”字。妈妈说这字读成xī。现在很多人都为“名”所累,受“名”所困,并不是因为他们很有名,而是因为他们的名字有很多人不认识,不知道怎么读,不知道怎么写,更加不知道怎么使用键盘输入,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名字中使用了生僻字。
那么,哪些生僻字在名字中出现频率很高呢?经典作品中有哪些不常见的名字?父母为什么要给孩子取生僻字的名字?把生僻字输入名字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二、研究方法
1、查阅《古汉语字典》和《说文解字》。
2、查阅姓名册和报刊。
3、网络搜集资料。
4、其它方法。
发布评论